加來地區的K5列車炮陣地。

    說來也是奇怪,德國人貌似對巨型火炮一直情有獨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祭出了口徑210毫米,炮管長達36米的巴黎大炮,隻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水平限製,巴黎大炮的準頭有限,隻作為了一種威懾性武器而存在,而不是一種實際有戰術價值的大威力火炮。(巴黎大炮的炮管隻能打出50發左右的炮彈,之後就要送到工廠去進行擴充內膛。因此火炮的口徑有最初的210毫米,後來達到240毫米,最後竟達到260毫米。另外炮彈的命中率極差,從1918年3月23日到8月9日的140天的時間裏,德軍的巴黎大炮共向巴黎附近進行了44次炮擊,其中183發落到了市區,120發落到了郊區,造成人員亡256人,傷600餘人,沒有一發炮彈命中戰略目標其,就傷亡人數和攻擊效果來看,實在是微乎其微。)

    而20年後,德國人又啟動了超級大炮計劃。先是命令克虜伯公司製造一種800毫米的列車重炮(即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巨炮),繼而又於1937年向萊茵金屬公司提出了設計製造一種履帶式自行重型臼炮的要求,即“卡爾臼炮”。他們還曾打算在雙發轟炸機的肚子下麵掛門炮,用來打擊戰列艦巡洋艦一類目標,口徑居然是355.6毫米!“俾斯麥”級戰列艦主炮的口徑不過381毫米而已,著實是個誇張的設計。

    雅尼克對這些華而不實腦洞大開的東西不感興趣,他隻要最實用的K5列車炮。這款列車炮設計之初就充分的考慮了支援火力的及時性和射程,也兼顧了火炮本身的機動性和通用性,是德國眾多列車炮之中的佼佼者。

    二戰中的安齊奧戰役是K5列車炮的揚威之戰。1944年1月,盟軍決定攻擊德國的軟肋,發動了安齊奧登陸戰,這場在半夜發起的登陸戰第一步進行得十分順利,俘獲的大部分德軍都還穿著睡衣;但是反應過來的德軍迅速抽調部隊圍堵,並且派遣2列K5前往戰區。

    K5的到來給安齊奧的盟軍帶來很大的困擾,超遠的射程讓它能夠覆蓋安齊奧所有戰區,能夠支援任何地區,而一發能夠形成一個足球場大小殺傷範圍的炮彈,也讓盟軍深刻感受到了什麽叫絕望,曾有一支767人的攻擊部隊,遭到K5的炮擊後隻有6人返回基地,其餘的全部命喪於K5重炮。

    盟軍依靠空中優勢,當德軍炮擊時就出動飛機去搜尋K5,日常裏也有固定的巡邏,空軍的行動限製了K5的發揮,它隻能尋找空當駛出隧道作戰,發射幾輪炮彈之後就躲回隧道。盟軍雖然查到了K5的概略位置,但轟炸機和攻擊機死活就是無法摧毀這兩門K5,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多天。

    最後盟軍付出巨大的傷亡才打贏了安齊奧戰役,突破古斯塔夫防線後方才解除德軍對安齊奧的包圍,並切斷了K5的退路,被繳獲的2門後來被送到美國進行測試評估。

    而雅尼克建造K5列車炮的最終目的,就是作為登陸英國時的秘密武器,給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也許這些列車炮將來還能去克裏米亞半島轉轉,代替古斯塔夫巨炮給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轟上幾輪。不過很明顯,它是做不到一炮打爆位於地下30米的蘇軍巨型彈藥庫的壯舉的。(42年5月底,曼施坦因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調來了“多拉大炮”,向要塞內的幾處彈藥庫發射43發炮彈,其中一發裝有延遲引信的炮彈鑽進深藏地下30米處的彈藥庫內部,引爆了庫存炮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