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好,在殿下小小的計謀之下英國佬連一個德國士兵都沒傷到,就白白損失了數十個暗堡。

    英國人確實快氣炸了。等他們發現第二批登陸艇內站立著的德軍士兵都是假人時那些精心布置,本該狠狠痛擊德國登陸部隊的暗堡和火力點已經被戰列艦的大口徑主炮摧毀的所剩無幾。

    就在英國駐軍司令大聲咒罵德國佬的狡猾時德軍真正的登陸部隊終於踏上了海灘。

    他們隻是付出了百十人的傷亡後便輕鬆的在海灘上站穩了腳跟,接著就在各種口徑的炮艦掩護下輕而易舉的突破了英軍早已滿目蒼夷的第一道防線,朝根本談不上牢固的第二道防線推進。

    而後續的工兵則冒著敵人零星的炮火攻擊,開始搭建起浮動碼頭。

    搶灘登陸,以往的搶灘點都是在敵人的港口附近的,這是為了後續的兵力及物資及時地補充上,免得先頭部隊被敵人消滅幹淨或是趕下海。可敵人也不是傻瓜,當然會部署重兵來保護這些戰略要地。如此一來進攻方就算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也不一定能登陸成功,就算僥幸成功了港口也可能被敵人事先徹底破壞,沒了利用價值。這也是丘吉爾把部隊派往普利茅斯的原因之一。這也是原時空的盟軍發動諾曼底登陸戰時德軍高層不相信盟軍會登陸諾曼底的原因,在他們看來無論諾曼底地區的盟軍的攻勢多麽強勢,在物資用盡之後,也會被德軍二線部隊趕下海去。

    他們擔心抽調其他地區的兵力,將無力應對盟軍奪取港口的所謂“第二次登陸”作戰。對於當時的德軍高級指揮官們來說,普通的海岸線丟了多少都能拿回來,港口等重要沿海城市是不能丟的。

    要不說戰爭是科技發展的催化劑呢,丘吉爾做夢也不會想到原時空的二戰中,盟軍為了對沒有什麽太大的港口的諾曼底發動突襲,絞盡了腦汁。最後竟腦洞大開的想出了“浮動碼頭”這種極具創意性的卻沒有什麽技術難點的玩意。使用一種浮橋一樣的臨時拚接碼頭,在沒有大型港口的諾曼底地區硬生生的建立了一個可以吞吐貨物的碼頭!

    “浮動碼頭”可以說是有效的解決了登陸點的選擇問題,對登陸部隊補充有了很大的保障性。原時空的德軍高層終於意識到諾曼底登陸的盟軍似乎沒有缺少物資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而現在的丘吉爾同樣吃下了當年德國人吃過的技術虧,嚴重誤判德國登陸部隊的物資吞吐能力!

    隻需要幾個小時,簡易的浮動碼頭就能建成,今晚之前德國人起碼能把一個裝甲團送上岸,等到明天早上的時候英國人就算把全部的裝甲部隊都調集過來也無濟於事。

    更何況這一次德國人是三個地方同時登陸,足夠英國人顧此失彼了。

    62734/57418925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