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突尼斯是世界第一大橄欖油出口國、全球第十大番茄生產國;還是蠻值得德國投資的。

    突尼斯這麽一個小國自然不敢有什麽其他念頭;法國人表示很滿意,前往第二個殖民地,埃爾及利亞。

    同突尼斯一樣,埃爾及利亞原來也屬奧斯曼帝國,結果19世紀前期法國進入了阿爾及利亞,一步步蠶食了整個阿爾及利亞。

    原時空的二戰期間,為了與軸心國作戰,法國曾向阿爾及利亞許諾,隻要幫助法國贏得戰爭勝利,就允許其獨立。二戰結束後,法國如願以償地成為戰勝國,但急於修補戰爭創傷的戴高樂不僅沒有履行承諾,反而變本加厲地壓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人民苦戰了8年才得以爭取到獨立自主。

    阿爾及利亞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石油儲量約17億噸,占世界總儲量1%,居世界第15位,主要是撒哈拉輕質油,油質較高;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4.5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2.37%,居世界第10位。

    其他礦藏主要有鐵、鉛鋅、鈾、銅、金、磷酸鹽等。其中鐵礦儲量為30~50億噸,主要分布在東部烏昂紮礦和布哈德拉礦。鉛鋅礦儲量估計為1.5億噸,鈾礦5萬噸,磷酸鹽20億噸,黃金73噸。阿水利資源豐富,可開發水資源約172億立方米,水壩64座,蓄水能力710億立方米。

    然後是摩洛哥、毛裏塔尼亞、馬裏、尼日爾……

    當法國人駕駛著比之前更加強大的豺狼坦克,BF109浩浩蕩蕩的駛來時這些殖民地還能有什麽異心,幹脆的將戴高樂的各種誘人的承諾拋之腦後,再次跪服在維希法國的腳下。

    而進攻埃及的德、意、法聯軍則一路碾壓式的推進到了離開羅不到200公裏的地方。以德軍的進攻速度,不用兩天時間就能抵達開羅城下。而為了保證這條漫長的補給線,德意法三國湊出了三千輛卡車,日夜不停的給前線運送補給。

    英國方麵的韋維爾上將隻能不停的讓軍隊往後撤。他這種一味的撤退引起了丘吉爾的不滿。

    本來丘吉爾與韋維爾在性格上存在著嚴重不和,這就導致丘吉爾對韋維爾的意見很大。比如,丘吉爾的性格是能言善辯,但反觀韋維爾的性格卻是沉默寡言,所以,倆個人在一些事情的溝通方麵,就總是顯得特別困難。尤其,韋維爾將軍的心裏對於政府隨意插手軍隊方麵的事物感到非常不滿,他從來不認為,有著非常短暫服役經曆的丘吉爾會有多少實際上的軍事才能。

    丘吉爾希望能在北非打出一個漂亮的勝利仗,來鼓舞士氣;而韋維爾看來這種要求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原時空的丘吉爾任命奧金萊克上將接替韋維爾上將,成為了英軍駐非的總司令;不過這時候奧金萊克早已命喪黃泉,而且連英國本土都危在旦夕,哪還能顧得上遙遠的北非。

    62734/51897974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