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法國在戰爭中整整損失了一代人,戰爭中法軍死亡131.5萬、傷殘超過280萬,讓法國從歐洲屈指可數的人口大國變成了“寡婦國”。

    戰時生產和前線勤務等原因導致勞動人口損失136.5萬人,傷亡總數超過500萬。由於勞動力不足,法國的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連征兵都成了問題。

    最後,由於經濟蕭條、民生凋敝,法國國內矛盾叢生,引發了國內持續的動蕩,使得法國發展緩慢,讓法國從世界一流梯隊滑落到準一流,淪落到和意大利一個檔次。

    就這樣一戰的損失令法國人對戰爭充滿了恐懼。不是法國人不想慫,法國人也想高調但實力不允許啊。

    雖然法國依舊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但其實龐大的陸軍數量大部分都是拚湊的,不是農民就是退役的,有的都沒受過像樣的訓練。法國人雖然工業生產能力很強,但開工率嚴重不足,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三分之一。法國人雖然看上去很強大,實則外強中幹,一直都在吃老本度日。

    當二戰爆發後,法國人很快現了原形,一個回合就被德國人打趴下,一直掛機到二戰結束。幸運的是戴高樂等人跑到海外投靠了英美,讓法國人沒怎麽出力就獲勝了,直接成為了戰勝國。法國可能是最早五排局中掛機躺贏的玩家。

    但是,德國占領的隻有法國位於歐洲的本土。在歐洲之外,法國還擁有高達1200多萬平方公裏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分布於世界各處,例如位於西非、北非的法國非洲殖民地,位於中南半島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位,於美洲的法屬圭亞那等等。

    法國投降之後,法國被德國一分為二,包括首都巴黎在內的60%的國土被德國直接占領。而南部40%的領土,則由以法國元帥貝當為首的維希法國統治,當然,這個所謂的維希政府,其實也是德國的傀儡政權。

    雖然理論上法國海外的大麵積殖民地應當歸屬於維希法國管轄。但實際上,兵力隻有10萬,又直接受製於德國的維希政府,根本不具備繼續控製法國海外大麵積殖民地的能力和實力。

    自然,各國開始垂涎法國富庶的殖民地,因此,包括盟國在內的多國開始對法國殖民地下手。比如,英國先後在戴高樂自由法國的配合下占領了中東敘利亞、黎巴嫩等地區,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也被英國占據。

    40年8月到11月之間,法國位於非洲的大麵積殖民地,如乍得、剛果、喀麥隆、烏班吉、加蓬等地相繼加入自由法國。而在此之前,英國占據的法國殖民地,例如敘利亞、黎巴嫩、北非等地,也被歸入了戴高樂的領導之下。

    因此,二戰時期法國投降之後,法國的殖民地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在包括自由法國在內的盟國手中,這部分殖民地也是麵積最大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依舊受維希法國的統治。

    62734/51900297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