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利比亞。

    P城。

    這一天一大早P城的機場便格外的忙碌,地勤人員緊張地有序的給飛機加油裝彈,再把飛機拉到跑道的盡頭排好,等待起飛。工作量實在是太大,連閑餘的飛行員們也都加入了地勤人員的工作中。

    忙碌了兩個小時後,一架架BF109F、斯圖卡轟炸機、蚊式轟炸機、伊爾-2攻擊機陸續起飛,組成龐大的編隊向埃及方向飛去。

    站在辦公室陽台上的隆美爾看了眼頭頂的太陽,感歎了一句。“真是個好天氣。”利比亞的氣候冬暖夏熱,冬季平均氣溫為15℃,現在正是用兵的好天氣。

    等了幾個月,雅尼克下達了向埃及進攻的命令。

    原時空的北非戰役原本是意大利人和英國人打仗。

    二戰爆發,德軍在法國高歌猛進時,作為軸心國同盟的意大利也不甘示弱,磨刀霍霍向和平,乘機出兵北非,企圖奪取蘇伊士運河,控製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

    論實力,熟悉二戰史的軍迷們都曉的意大利處在什麽水平,在軸心國同盟裏充當著什麽樣的角色,但是墨索裏尼不服氣,沒那金剛鑽偏要攬那瓷器活。

    當時英軍在北非隻部署了少量的軍隊,大約隻有2-3萬人。戰役第一階段,意大利在利比亞部署了23萬人,意軍從利比亞和埃及接壤的邊境地帶進攻,那裏英軍隻有1個加強團,結果是意軍迅速突進,呈現出勢如破竹的態勢。

    不過英軍在重新集結增援後,馬上對意大利展開反攻,結果意軍被俘虜13萬人。

    實在沒轍,墨索裏尼隻好找上小胡子求救:這樣下去不行,看在同盟的份上,你得拉兄弟一把。

    雖然盟友不給力,但好歹也是一個鍋裏吃飯的,德軍為了幫助意大利,派出了由隆美爾率領的所謂“非洲軍”。

    初期這支“非洲軍”的人數相當少,一共隻有2個師:第15裝甲師和第5輕裝師。一共裝備318輛坦克。支援火力也隻有2個獨立炮兵營:1個100毫米加農炮營,1個210毫米臼炮營。再算上後勤和獨立單位,總計也隻有55000名陸軍人員。卻被賦予“非洲裝甲集團軍”的嚇人稱號——這讓隆美爾覺得吃驚,甚至搞不清自己是不是真成了集團軍司令。

    由於初來乍到,援軍並未全部到達,英軍認為德國前來支援的兵力很少,隆美爾不敢貿然行動,於是把王牌第七裝甲師撤出戰場,修整補充。可是隆美爾沒有等待德軍全部到齊,便利用英軍調防、輕敵的有利時機和條件,采取了大膽的進攻行動,迅速向南挺進了四百五十英裏。

    之後隆美爾更是堅持速度第一,變被動為主動,在援兵完全到達之前,為了不讓敵軍知道自己的實力,他用汽車改裝成許多假戰車,迷惑敵軍,靈活使用機械化部隊,不到一個星期,英軍後退了二百多英裏;不到兩個星期,英軍後退四百英裏,隻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托卜魯克的部隊。一時間沙漠之狐聲名鵲起。

    月盈則虧,之後隆美爾可就不像初來乍到那般如入無人之境,秋風掃落葉了。就在隆美爾稱雄非洲,戰事危急的時候,丘吉爾派來了大量增援部隊,41年7月也派遣了一位名將。他便是隆美爾的勁敵,奧金萊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