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克拿起旁邊的頭盔戴在頭上。

    德國的工業製造水平是世界公認的,M35頭盔除了在防護性能百方麵突出外,它還能為戰士頭部後側枕骨和頭部兩度側提供了很好的防護,這在當時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創舉。後世很多國家的軍隊基本上沿用了二戰德國頭盔的設計,如經常在問電視中露臉的美國士兵,可以很明顯的看答見頭盔的護耳部分。

    所有國家的戰鬥頭盔包括了頭盔外殼和內襯係統。二戰盟軍生產了統一尺寸的頭盔,使用不同內襯來適應佩戴者頭部尺寸。盟軍這種“一種尺寸適應全部”是一種直線性的解決方案,簡化了戰時頭盔的生產。相對於盟軍,德軍的頭盔生產則要複雜的多。

    德國工廠生產了至少六種不同尺寸的頭盔。根據頭盔大小,每一種頭盔都能使用兩種不同尺寸的內襯係統。這就帶來了複雜的生產過程,因為工廠必須使用多種外殼衝壓模具來生產頭盔,而且必須生產多種尺寸的內襯係統。根據頭盔直徑大小,每頂頭盔隻能安裝兩種尺寸的內襯係統的中的一個,而且內襯係統一經安裝很難在野外去除,所以必須長期使用一種內襯係統。

    雅尼克也不知道德國人為什麽要把頭盔生產搞的這麽複雜,且毫無意義。可能是德國傳統上對於每一個士兵著裝的整齊劃一的看重。這麽多尺寸的頭盔可以看作是武裝部隊希望以每一名德國士兵身著整齊的製服來保持德國統一的傳統。

    很顯然這樣複雜的頭盔生產對於一線部隊供應造成了極大的問題,雅尼克幹脆的取消的這種看起來相當愚蠢的做法;直接采用了盟軍的生產方法。

    至於傘兵的作戰服是藍灰色迷彩夾克,這種藍色迷彩的效果是在從空中到地麵這一過程中,可以模糊肉眼的瞄準,減少空降過程中的傷亡。一般從地麵瞄準空中,本身敵人的肉眼就要受到天空的陽光的刺激,觀察也許可以但瞄準就非常困難。有了迷彩藍的幫助,陽光從迷彩藍上的閃爍不定讓地麵機槍手瞄準空中空降兵更加困難。

    而空降兵到了地麵,其迷彩藍色並不是明藍色而是跟岩石顏色接近的灰藍色。隨便在地上滾滾,弄一身的灰,其偽裝效果比普通的叢林色更好。當然也要考慮到具體的空降地點。但大多數戰場是碎石,沙礫,野草等各種景物交織的環境(一般的開闊地也最需要迷彩幫助偽裝)。而即便到了叢林裏,現場馬上取材樹葉草葉等原材料加以偽裝,也比衣服本身的顏色重要(再說叢林不開闊,本身就容易偽裝)。

    最後的傘兵靴,也是美國的M1943型作戰靴。

    因為原時空美國傘兵開始配備裝備時,傘兵靴借鑒了其他國家包括德國傘兵使用的傘兵靴的特征,因為德國傘兵的起步要領先於美軍,當時已經在歐洲地區投入了戰鬥。美國傘兵靴於42年8月定型,44年夏被新型的M1943作戰靴取代。

    62734/52116902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