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儀式結束後幾位負責人便為雅尼克演示第一台計算機的運作。

    因為這時空的第一台計算機是以晶體管為主,電子管為輔的,因此體積上比原時空的第一台計算機小得多,占地也不過20平方米。

    “開機!”隨著馮.諾依曼博士下達命令,旁邊的助手按下電源按鈕。

    “嗡!”機器發出一陣低沉的轟鳴聲,啟動開來。

    “一號穩定器,運行正常,供電穩定!”

    “二號穩定器,電壓非常穩定,沒有任何變化……”

    圖靈等幾位負責人親自操作這台機器,時不時交流儀表上的數值。

    原時空第一台計算機ENIAC包括控製部分、高速存儲部分、運算部分和輸入輸出部分,采用十進製,運算部件能通過直接計數而不是用邏輯電路進行加、減、乘、除等四則運算和開平方運算,其累加器則具有加法運算和存儲I力能。輸出采用IBM的穿孔卡片機,每分鍾能輸入125張卡片,輸出100張卡片。輸入輸出可以重疊並具有緩衝能力。ENIAC中還有隻讀存儲器ROM,通過ROM、累加器和程序麵板一起實現程序控製,通過改變麵板插接線改變程序。ENIAC中的基本電路包括“門”(邏輯與)、緩衝器(邏輯或)和觸發器,這些都是後來計算機的標準元件。除了沒有存儲程序的功能以外,它幾乎體現或包括了現代計算機的一切主要概念和成分。ENIAC主頻100  kHz,加法時間0.2  ms,乘法時間2.8ms。

    Eniac延生後,馮.諾依曼提出了重大的改進理論,主要有兩點;其一是電子計算機應該以二進製為運算基礎;其二是電子計算機應釆用“存儲程序”的方式工作,並且進一步明確指出了整個計算機的結構應由五個部分組成;運算器、控製器、存儲器、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馮.諾依曼的這些理論的提出,解決了計算機的運算自動化的問題和速度配合問題,對後來計算機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直至後世,絕大部分的計算機還是釆用馮.諾依曼方式工作。

    雖然雅尼克不是程序員,但也寫過“hello  world”之類的再簡單不過的代碼,對於編程的原理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所謂編程就是告訴計算機做什麽。計算機本質上是一大堆或開或關的小型電子開關。編程原理就是通過設置這些開關的不同組合,使計算機做一些事情。編程語言計算機使用一種隻包含1和0的簡單語言,其中1表示“開”,0表示“關”。嚐試用計算機自己的語言與其交談就好像嚐試用摩爾斯電報碼與朋友交談一樣。編程語言相當於您和計算機之間的翻譯。

    雅尼克將編程的原理講給這些人聽,不愧是這方麵的專家,幾人很快就理解了其中之意,研究出了相應的匯編語言。

    62734/52216282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