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算是德軍潛艇,也不可能悄無聲息的滲入到編隊核心處發射魚雷吧?難道是碰上了水雷?可就算是水雷也是跟潛艇同樣的道理,為何沒有撞上外圍那麽多船隻,偏偏撞上最核心處的運輸船。

    百思不得其解間也不見後續的攻擊,休伯特也漸漸放下心來。

    而此時德軍狼群指揮部接到了U-100號潛艇發來的電文,從布雷斯特陸續起飛的偵察機飛向廣闊的北大西洋,搜尋這支運輸編隊。

    如今德國用的大部分偵察機是仿造倭國的中島C6N“彩雲”高速偵察機。

    1944年5月29日,塞班島西南部海域上空,3架美軍格魯曼F6F“地獄貓”艦載戰鬥機正在緊緊追趕一架日軍偵察機。他們在執行日常巡邏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架剛剛完成對馬朱羅環礁美軍艦隊泊地的高空偵察任務、正在返航的日軍飛機,便迅速展開了追擊行動。然而,雖然這架身材修長的單引擎偵察機和F6F的引擎功率相當,但美軍戰鬥機的飛行員就算是把節流閥推到底,最終也沒能追上這架日軍偵察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揚長而去。而這個日軍機組在擺脫美軍戰鬥機追擊後,該機的駕駛員、第121海軍航空隊的隊長千早猛彥讓機上的電信員向其所屬基地發出了一封著名的電報:

    “我ニ追イツクグラマン無シ”(身後已無格魯曼戰機追擊)

    這種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能在美軍艦隊和後勤補給泊地上空來去自如,而美軍飛機又拿其毫無辦法的偵察機,便是中島C6N“彩雲”高速偵察機。

    這是一款性能相當出眾的單引擎偵察機,擁有650  km/h的航速(戰後美國用自家的燃油測試飛行一架“彩雲”11型,飛出了將近700km/h的速度,但量產型由於增加了無線電等不少裝備,重量增加後速度下降到了609km/h),搭載副油箱後,可達到5308km的超遠航程。

    由於“彩雲”采用了提高高速飛行性能的高翼載設計,為了補償機翼麵積減小對升力的削弱,設計師采用了2段式大麵積增升襟翼,保證其擁有良好的低速操控性,以滿足在航母上的起降需求。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時倭國的資源也相當貧乏,為了為了盡可能降低飛機生產成本,“彩雲”采用了大麵積的金屬蒙皮,這也有利於機身結構的增強和生產所用的鉚釘數量的大幅減少。(二戰時期的倭國軍用航空製造業常常以鉚釘數目來衡量飛機的生產成本和工時,以1鉚釘=1日元的關係來換算),零戰的戰鬥全重是2.4噸,鉚釘數22萬個;而比零戰更重的“彩雲”(戰鬥全重4.5噸,鉚釘數10萬個)

    雖然比零戰要重,但其注重生產的低成本,采用全新設計大量減少了鉚釘使用量,使得其生產成本更低,也更容易提升生產效率;如此符合德國國情的東西,雅尼克當然毫不客氣的拿來占為己用了。

    62734/52410433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