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好車下來的父親有些不滿道。“孩子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你說這些糟心話幹嘛。兒子你別擔心,你爸我什麽大風大浪沒經曆過,這點困難都不叫事。我已經托人找了關係,不久後工廠將轉型生產軍備物資,到時候工廠就能正常運轉,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安慰了一番後三人順著狹窄的樓梯上到三樓,走進了一間屋子。這是一室一廳的小戶型,就在丹尼斯環顧這間簡陋到幾乎都沒有什麽像樣的家具的“破屋子”時,聽到一旁的母親小聲對父親說道。“親愛的,你去弄點肉來。孩子好不容易來一趟,怎麽也得吃點好的。”

    父親卻露出為難的神情,他何嚐不想給自己的兒子擺上大魚大肉,可奈何囊中羞澀;想了想,小聲道。“要不我去把車子給當了吧?”現在家裏唯一之前的就是那輛破車了。

    “爸,爸,您可別忙活,我這裏有錢。”丹尼斯趕緊攔住要出門的父親,從貼身衣物的口袋裏拿出一個手帕包,小心翼翼地解開,裏麵包著一把硬幣和幾張紙幣。

    後世大部分人都知道英國的貨幣單位是英鎊和便士,準確的說應該是新便士,換算是1英鎊=100新便士。之所以叫做新便士,是因為早在1971年之前,英國實行的是一套舊的貨幣製度,其單位之繁多,換算之複雜,足以讓不了解的人頭暈眼花。

    在1971年幣製改革之前,英國除了英鎊和便士,還有法新、先令、弗羅林、克朗等幣值。

    其中最小的貨幣單位是“法新”,4個法新等於1“便士”;12個便士等於1“先令”;2先令等於1“弗羅林”。

    其中最常用的便是英鎊,先令和便士。

    它們大致對應人民幣中“圓、角、分”的含義,隻不過我們的圓角分都是十進製,而1磅兌20先令、1先令兌12便士,稍微複雜一些。

    曾經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所以這個複雜的幣製,影響著半個地球。而二戰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經濟的中心,大家都按美元來玩了,相比較美元就簡單多了,1美元=100美分。所以為了順應曆史潮流,也因為其太複雜了,英國於1971年進行了幣製改革,實行了和美國一致的幣製:1英鎊=100新便士。

    丹尼斯將手帕裏的錢幣遞給母親。“媽,這裏共二十英鎊十三先令十便士,不怎麽多,不過補貼家用吧。”

    20多英鎊,聽起來不多,可要知道按購買力算的話此時的一英鎊能頂後世的50英鎊。

    夫妻倆不禁麵麵相覷。“丹尼斯,你哪來這麽多錢?”

    丹尼斯聳聳肩。“我們在戰俘營裏幹活,德國人發的工資。”當然,所謂薪水也就是外頭的三,四分之一,不過誰讓他們是戰俘呢。“還有,不用去買什麽肉了。我們在戰俘營裏三天兩頭能吃上肉的。”雖然肉的質感和口感很不怎麽樣,可起碼是個肉。

    “!!”夫妻倆再次被震驚了,這是什麽戰俘營,吃的比他們還好?

    62734/52358271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