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法國還有一艘“特斯特長官”號航母,不過是個水上飛機航母,隻能搭載26架水上飛機。雖然這艘航母的生平相當有趣(為了防止被德國人捕獲,42年11月,特斯特長官號被鑿沉於土倫港,然而43年5月又被意大利人打撈了上來,並於43年9月移交德國,特斯特長官最終沒能逃脫被德國人捕獲的命運。44年8月,特斯特長官被盟軍空襲中投下的炸彈炸沉,45年2月再次被打撈上來。最終,特斯特長官號於1950年5月15日被拆解出售,結束了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生),不過雅尼克也沒到饑不擇食的地步,對這樣的弱雞般的航母也沒什麽興趣,便把它留給了法國。

    加上雅尼克沒打算移交給蘇聯的兩艘航母,不久的將來德國海軍將擁有10艘主力航母。

    蘇聯大使倒是來催過好幾次,可每次都被裏賓特洛甫各種借口打發走了,雅尼克心思等裏賓特洛甫的借口窮盡的時候雙方也該翻臉了。

    後世想要建造一艘現代化航母,那可是個耗時耗力的大工程。美國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用了七年時間,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用了9年,法國戴高樂號用了11年。

    而且航母整體建造完了也不是立馬就能投入戰鬥的,它還需要進行一兩年的試航。

    而相比後世的現代航母,二戰時期的航母建造速度那可謂是神速,比如倭國,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就建造出了25艘航母。而美國最快的一次是隻用10天時間,就將一艘航母搭建起來;隻花了四年時間就建造了150艘航母。

    其中主要原因是二戰時期的航母科技含量是相當低的,恐怕連後世現代航母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建造速度自然也就非常快了。

    二戰時期的航母簡便到甚至能在貨船上就能搭建改造,加上艦載機也非常“簡陋”,相對於後世的四代,五代先進戰鬥機,二戰時的螺旋槳戰機差不多就是將活塞發動機塞到飛機殼裏,再加上機械傳動機構和幾個簡單的儀表就能上天的東西。

    而現代航母就完全不同了,它不僅僅是一個戰機起降平台,而是一個作戰指揮中心,完全可以把其當成是一座海上堡壘,是大量先進科技的集合體,和二戰時期的航母相比,完全不是同一類物體。當然,其建造難度也十分高,先不說航電係統、推進係統、通訊係統、自衛係統等複雜的,單單是一個甲板,就足以讓現很多國家望而卻步。航母甲板除了要麵臨海上惡劣的氣象環境外,更重要的是應對艦載機的衝擊力、超高溫尾焰的灼燒、戰時可能的炮火攻擊等,因此需要用專門的甲板鋼進行打造,而甲板鋼放眼全球,隻有寥寥幾大軍事強國有能力製造。

    因此可以簡單理解為,航母的建造難度和戰鬥力是成正比的,如果二戰時期的航母和現代航母對上的話,來多少都不夠看。

    62734/52452957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