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就是能攜帶成噸炸彈的轟炸機,換成20MM機炮彈藥可以裝載3000發以上,根本不需要考慮彈藥消耗問題。如果航程夠長,一架夜間戰鬥機就能慢慢耗死對方起碼一個大隊的轟炸機。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劃時代的武器,凱塞林將軍才敢向雅尼克下軍令狀。

    尷尬的是,斜樂曲最初的概念正是英國皇家空軍在戰前提出並首先實踐的,但英國人得出的結論是:該係統沒有實戰價值。結果到了德國人手裏後,被安裝到所有型號的夜間戰鬥機上,用輝煌的實戰效果給了英國人一個清脆耳光。事實證明,首先發明不代表就能將其成功運用,閃電戰也是英國人首先提出,但是到了德國人手裏才讓閃電戰理論轉化為實戰戰果,不知當時丘吉爾看著轟炸機部隊慘重損失的報告,是否想立刻把那些得出錯誤結論的英國軍官推出去槍斃。

    一場在漆黑夜晚展開的激烈空戰,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一邊倒的屠戮,即將拉開帷幕。

    進攻的一方是英國起飛的一百多架威靈頓與布倫海姆式轟炸機;防守的一方,是德國正在不停起飛的夜間戰鬥機。

    “開啟紅外大燈!”蚊式夜間戰鬥機攔截部隊指揮官看著簡易雷達上顯示的目標距離,沉著的下令道。

    每一架夜間戰鬥機的機背上都裝著60厘米直徑的粗短的圓柱體,仿佛是個探照燈,卻沒有一絲可見的光線發出。而它所發出的肉眼不可見的光芒卻能照耀1500米外的目標。

    “這裏是夜鷹二號!夜鷹二號已目視發現敵機!已進入攻擊位置,隨時可以擊落!”一點兒燈光都沒有的機艙內,飛行員海茵茨.施瑙費爾的聲音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響起。

    他現在的位置是對方機腹後下方三百多米遠的地方,通過“吸血鬼3.0版”紅外夜視儀,可以清晰地看到目標。

    以美國B-17“空中堡壘”轟炸機為例,機身四周安裝了高達13挺12.7毫米重機槍,就算是老邁的英國蘭開斯特轟炸機也有8挺7.7毫米機槍的自衛火力。想對付這些火刺蝟,最好的辦法是從下向上射擊其“柔軟”的腹部,尤其是擔任夜間轟炸的英國皇家空軍使用的蘭開斯特轟炸機,機腹空空如也,一門自衛火力都沒有,如果你是夜間戰鬥機飛行員,也會選擇從這裏下手。

    指揮官靜靜的聽著耳機裏的報告聲,直到全中隊的人員都找到攻擊的目標後下令道。“夜鷹一中隊!夜鷹一中隊!開火!開火!”

    “收到!”

    “明白!”

    “開火!”

    一片嘈雜聲中,耳機裏到處都是喊聲。這是夜鶯部隊第一次實戰攻擊,所以飛行員的喊聲中還帶著幾分緊張。

    “突突!突突突!”

    沉悶的機炮聲在夜空中回蕩,與發動機的聲音混成了一團,整個戰場立刻沸騰起來。

    62734/52599095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