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於無奈,土耳其方麵同意了英國要求,但對於什麽時候正式宣布對德戰鬥,希望時間上對其寬鬆一點。同時土耳其表示自己需要得到一些必要的軍事援助,並很快將清單交到了英國方麵,內容大致為英國最新噴火戰鬥機126架,坦克500輛,此外油料至少7萬噸。

    英國方麵則咬著牙表示同意。

    可到了11月份,土耳其高層也沒有對戰爭達到統一,不過不得不說土耳其在這時還算比較陰的。因為他們覺得加入戰爭,德國會馬上收拾自己,那麽幹脆就等德國不能再收拾自己時再動手,在這個想法土耳其國內達成了統一。

    在得到了英國物資之後,土耳其態度鮮明的表示會加入到對德戰爭,隻是時間還得寬鬆點。就在這種方式下,土耳其順利的得到了那些武器,自己也在努力培養著自己的士兵。英國一摧,土耳其就答到還在訓練士兵。就這樣拖到了45年的2月23日土耳其才加入了對德戰鬥,不過這時的德國已經差不多沒有戰爭可打了。

    雅尼克倒是希望土耳其能不知死活的的站到英國那邊,那樣他就有借口出兵攻打土耳其,就能把稱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峽給搶過來。

    要知道土耳其海峽是是西亞、北非和南歐通往黑海的咽喉。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都將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相當重要的軍事價值。

    可惜,以土耳其的那雞賊樣,除非到了德國快要戰敗的地步,不然它絕對會恪守中立的。

    “如果保加利亞想保持中立,那也沒問題。隻要不跟我們的敵對國眉來眼去,我們會支持。”

    原時空的41年3月,保加利亞國王鮑裏斯三世迫於無奈加入三國軸心。

    蘇德戰爭爆發後,保王很好地給自己找了個借口:保加利亞人對俄國感情深厚,不適合和俄國作戰。此外各種各樣的借口還包括:他軍隊的裝備不適合現代的機械化戰爭(這個有道理),他軍中那些農家子弟也無法遠離家鄉在外地好好打仗(不過可以去馬其頓對付遊擊隊),此外,保軍也要留在國境內防範土耳其隨時可能的出擊,加上境內的反遊擊戰,以及反盟軍在巴爾幹半島的登陸計劃雲雲。

    無論如何,德國人接受了保王的說法,保軍並沒有開赴蘇德前線,而是留在巴爾幹對付遊擊隊,不過保官員的表現實在是糟糕的可以,在馬其頓,當地人很快就失望於新來官員們的暴虐和腐敗,保加利亞人變得像塞爾維亞人一樣不受歡迎,而在色雷斯,則連一個蜜月期都沒有,很快就發生了武裝反抗的情況。隨著戰爭的進行,不少保軍逃兵躲在以上兩個地區,這兩塊奪取來的土地成了威脅保國穩定最大的禍害。

    在國內,鮑裏斯三世的聲望卻未受太大影響,經濟如果說沒有變的多好,至少也沒有變得更壞,在44年前,空襲和遊擊戰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德軍雖然有駐軍,但和一戰比起來,實在是少的可憐,即使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由於鮑裏斯堅決拒絕保軍參加東線作戰,保加利亞人並沒有像鄰居羅馬尼亞人那樣被那麽多鮮血所震動。

    斐迪南畢竟已經退位多年,也不管事了,這一次純粹是來探探雅尼克的口風。見雅尼克對巴爾幹並不怎麽上心,呆了一會,便離開。

    而另一邊,艾登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終於和蘇聯達成了最終協議,回到倫敦。

    丘吉爾著實鬆了口氣。“太好了,那他們什麽時候可以出兵?”

    艾登回道。“他們需要做些準備,最晚11月末就會出兵。”

    62734/52993574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