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1937年,美國連續出台三個中立法案,規定美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戰爭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戰雙方輸送軍火和戰略物資。

    羅斯福利用1814年國會大廈部分被焚來說服國會廢除禁運條款,經過國會內外的激烈辯論,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取消禁運條款,實行現購自運原則,也就是現金購買,運輸自理。

    而另一邊,風塵仆仆趕到莫斯科的艾登再次見到了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先生,關於上次商議的內容我想繼續談談。”雙方禮節性的寒暄完後艾登直奔主題。

    莫洛托夫隱隱猜到艾登此番來意,眼中閃過一抹興奮。“貴方是準備割讓印度殖民地?”雖然極力壓製,但微微顫抖的聲音還是暴露了他的激動。

    早在1715年,彼得一世專門派人探查伊朗境內是否有能夠通航至印度邊境的河流,並於1722年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裏海南岸。

    正當俄軍準備擴大戰果繼續南下的時候,受到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扼製。土耳其軍隊從西部進入波斯境內,並告知沙俄如果俄軍再敢南下一步就意味著戰爭。由於此次沙俄戰線拉得過長,且彼得一世一直對12年前(1711年)在普魯特河被困心有餘悸(彼得大帝差點被土耳其人活捉);從而被迫停止了這次軍事行動。

    1795年葉卡捷琳娜女皇才終於實現了彼得大帝的遺願,打通了波斯到印度的通道。但都是因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存在使得俄國人始終沒能染指波斯灣(主要被土耳其限製在了高加索地區和裏海沿岸),最大的戰果就是控製了伊朗北半部領土。

    亞曆山大一世時,曾在在1804年進攻伊朗,但不久後,俄國又深陷拿破侖戰爭,無暇東顧。之後沙俄陷入長期經濟停滯,又因為克裏木問題和英法奧斯曼鬧的很僵。

    盡管俄國曾在1826年戰爭中戰勝伊朗,但英國為了保證非洲殖民地與印度殖民地之間的聯係,堅決反對俄國在伊朗的擴張,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使俄國始終沒有機會。一戰前夕,俄國國內矛盾已經相當激化,在歐洲和德國關係惡化,在遠東又輸掉了日俄戰爭,進軍伊朗更是白日夢。於是1907年,英俄簽訂條約,俄國的勢力範圍被限製在伊朗北部,喪失了建立印度洋艦隊的機會。

    現在大英帝國即將要把整個印度乖乖雙手奉上,怎麽能不激動。而且現在的印度殖民地可是包括後世的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等一大片的領土的,這些領土組成了一個鬆散的殖民地,連成一大片,又被叫做印度次大陸,麵積達到400多萬平方公裏,人口接近4億。

    艾登深深地歎了口氣。“是的,丘吉爾首相已經同意了。不過貴方需要對德國宣戰,並派兵攻入德國境內後我們才能移交。”

    “哦?”莫洛托夫微微眯起了眼睛,冷哼道。“特使先生是在說笑話嗎?先宣戰?到時候即使你們出爾反爾,我們和德國之間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從中獲利的隻有你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