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方麵暫時哈沒有調查到。可當時德軍的廣播裏提到過‘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等代號,這也許是淆亂視聽,也許真的是那些間諜的代號也不一定。”

    “也就是說德國在英國高層有著非常高級的情報網絡?高級到連‘弩炮行動’這種絕密計劃都能事先探聽?”

    “很有可能。而且不止英國內部,我懷疑連我們這裏都有德國人的情報網絡。”前些日子,美國安插在德國的間諜在幾乎同一時間,全部失去了聯係,生死不明。其中有些是上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安插下來的老特工,這都20年安然無恙,突然間就被暴露了,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在後世,美國的中央情報局(CIA)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情報機構之一,也在各種題材的影視劇中多次登場。在眾多影視劇的影響下,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中央情報局一定是個曆史悠久的情報部門。

    但美國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7年,這也是靠譜的二戰題材影視劇中沒有中央情報局的原因。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隨著工業革命進程加快,美國逐漸向帝國主義轉變。此時,美國政府和軍隊已經相繼成立了專門的情報機構,偵聽、派遣,搜集等情報工作方式在之後的幾經反複中已經成型並固定下來,一支專業的、穩定的情報部隊逐漸形成。從情報機構的成立之初,由於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美國的情報活動就一直落後於歐洲。

    後來隨著國際形勢的劇烈變化,1911年,時任國會議員的皮爾森提議成立“國防委員會”,以確定陸軍和海軍各自不同的需求,國防委員會的成員應包括國務卿、陸軍部長、海軍部長、相關國會委員會的主席、戰爭學院的校長等。然而,由於此時美國奉行“門羅主義”,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度不高,軍隊規模不大,國家地理位置也相對孤立,加上沒有迫在眉睫的威脅,因此此項提議遭到了當時國務院的反對,同時國會也沒有采取什麽行動。

    隨著一戰的爆發並且戰局的擴大,1916年8月29日,《軍隊撥款法案》在美國國會通過,成立了“國防委員會”。在伍德羅.威爾遜看來,“國會已經意識到當這個國家為和平徹底做準備時也就為戰爭做了最好的準備。”國防委員會成員由戰爭部長,美國海軍部長,內政部長,農業部長,商務部長,勞工部長等組成。其主要職責為協調資源和產業以便支持戰爭,包括協調交通、工業和農業生產,金融戰爭的支持,公眾士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