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道爾到直布羅陀的鐵路線在西班牙政府的協調下統統為德軍軍列讓路,不到20小時的功夫德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了直布羅陀要塞外圍。

    不過曼斯坦因並沒有急著進攻,派副官前往要塞勸降。雖然對和平解放直布羅陀沒抱多大希望,但要是真能不費一槍一彈拿下它,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可惜不到半天的功夫副官灰溜溜的被趕了回來。“報告將軍,那個李德戴爾總督態度很堅決。他說我們想攻占直布羅陀,就得做好戰鬥三年,陣亡二十萬人的心理準備。”

    “好大的口氣。”曼斯坦因不屑冷哼道。“我懷疑他們的糧食儲備能不能堅持半年。要不是趕時間,耗都能耗死他們。既然那個李德戴爾總督有信心能守上三年,那麽我們就用一個星期拿下它好了。我都有些期待到時候李德戴爾總督會是什麽表情。”

    “陸航轟炸機部隊準備好了嗎?”

    參謀報告道。“是,他們已經全部抵達了10公裏之外的聖羅克機場,隨時可以起飛。”

    另一個參謀走進來匯報道。“報告將軍,空軍的遠程轟炸機將在半個小時後抵達直布羅陀進行轟炸!”

    原時空的德國空軍裏就那麽幾個主要決策人。大腹便便的戈林,飛戰鬥機出身,主管總戰略,具體技術路線不管;烏德特,飛戰鬥機出身,空軍發展兩大技術主管之一,醉心於戰術飛機;米爾契,行政官僚,主管生產安排,對產量有天然的偏好(可能是跟小胡子不注重飛機大小,比較在意數量有關)。

    所以,德國空軍用什麽飛機,關鍵就是烏德特和米爾契說了算,戈林默認並簽字認可。

    很明顯,從前兩人的愛好和事務範圍就看得出來,他們對戰略轟炸機是不可能太上心的。

    至於另一個技術主管馬克斯.韋維爾,此人倒是戰略轟炸機的鼓吹者,提出了必須研製“能在戰鬥狀態下攜帶3噸炸彈圍著不列顛島飛一圈”的大型轟炸機。那他為什麽沒有爭過烏德特呢?因為這個倒黴蛋在1936年遭遇飛機失事掛掉了o(╯□╰)o

    他一死,“戰略轟炸”派影響大為削弱,正在研製中的“烏拉爾遠程轟炸機”也隨之廢棄。

    很多時候,曆史的結果就是取決於一兩個人的決定。

    現在也是如此,在雅尼克的命令下德國恢複空軍時候的就為遠程轟炸機做著準備。雖然起步較晚,但德國並不缺乏人才,隻要沒有各種物資的限製和亂七八糟奇葩的要求,德國的技術發展速度絕對是世界前列。德國人的遠程轟炸機研製奮力追趕,已經達到了美國B-17G的水準,甚至在瞄準器之類的方麵比B-17G更加優秀一些。

    容克斯公司和福克沃爾夫公司正在全力攻克更新型的超級轟炸機B-29超級空中堡壘。對英作戰是趕不上了,不過不出幾年它們絕對會成為斯大林的夢魘!

    曼斯坦因點點頭,下令道。“傳令陸航轟炸機部隊,一個小時後按計劃開始轟炸直布羅陀!”

    “是!”

    命令很快傳到駐紮到聖羅克附近的轟炸機中隊裏。早已整裝待發的蚊式轟炸機一架架騰空而起,組成了龐大的飛行編隊前往直布羅陀。

    62734/53278359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