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底軍靴踩踏地麵時發出的聲響如戰鼓一般,不斷的敲擊著人們地心魄,那整齊的腳步聲如同一個整齊一般,上千人似乎凝匯成為一人,讓人都能感覺到大地的顫抖。配上德軍士兵那剛毅冷漠的麵孔,讓人感覺到自己麵對的不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群已經沒有了自己思想的戰爭機器。

    整齊劃一的皮靴,踩踏著廣場的地麵,就仿佛踩踏到了落後腐朽的法蘭西的心髒上一樣。

    正步,是一種隊伍行進的步法,主要是軍人在閱兵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行進中采用。同時也是一支軍隊實力的展示,是提振軍威士氣的重要手段,它的曆史幾乎和軍隊一樣長。

    18世紀90年代,正值軍事天才拿破侖執政於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彼時法國的軍事實力如日中天,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按照慣例,勝仗之後必然要進行舉國大慶,顯耀輝煌,而閱兵儀式自然少不了。據說,在閱兵儀式上,法軍的騎兵方隊和炮兵方隊在高頭大馬與鋼鐵炮車的映襯下顯得威風凜凜,煞氣騰騰,加之觀眾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呐喊聲,令一代天驕——拿破侖皇帝的豪氣油然而生,興奮不已。

    騎兵方隊和炮兵方隊通過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步兵方陣。然而,由於幾百名徒步士兵是邁著齊步通過檢閱台的,相比騎兵與炮兵而言就顯得軟綿綿,無精打采似地。

    正處於興奮狀態之中的拿破侖看到步兵方隊的表演之後,立即麵露不悅之色,對參閱步兵有形無神,毫無氣勢的表現非常氣憤。閱兵式結束之後,拿破侖在寓所內召集屬下的將軍開會,一番嚴厲訓斥之後,限期令其想方設法要使步兵在來年閱兵的時候威武雄壯起來。

    這的確是個難題,怎麽辦呢?那些將軍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但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是他們突然發現:有一種動物走起來趾高氣揚,顯得非常氣派,這就是“曲項向天歌”的鵝。

    因為鵝走路時昂首挺胸,且膝蓋不彎曲,故此給人一種精神非常振奮的感覺。這些能征善戰的法國將軍們從中得到啟發,於是在隊列中就嚴格要求士兵們伸腿前行時絕不能“邁”出去,而是要膝蓋不彎曲的“踢”出去,並盡量抬高腿再狠狠地全腳掌砸向地麵,同時手臂大幅度用力擺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一段時間地刻苦練習之後。步兵方隊的精神麵貌果然煥然一新,威風八麵。這令將軍們高興不已,因為他們終於可以“交差”了。?

    又是一年閱兵時。騎兵方隊和炮兵方隊雖說依然英武,但形式老舊,缺乏新意:而步兵方隊踢著步調一致,鏗鏘有力的新式步伐通過檢閱台時,拿破侖眼前一亮,為這種嶄新的步伐所感染,振奮不已,連連稱讚,滿意之情溢於言表。當他高興地問這是一種什麽步伐時,將軍們靈機一動,齊聲說是“鵝步”,英文為goose  step。此後“鵝步”就成了步兵隊列的標準叫法,閱兵踢“鵝步”逐漸演變為“正步”。隨著拿破侖大軍橫掃歐洲,所向披靡,“正步”這個概念也迅速傳播到整個歐洲。

    可笑的是,當拿破侖終因戰敗被流放後,法軍的正步也作為拿破侖的“餘毒”而一並被取消。但是正步卻在歐洲的其他很多國家被發揚光大了,尤其是當時法國最大的敵人普魯士,更是將其作為自己士兵隊列訓練的重點。

    不過早期的正步,手臂是不擺動的。正步行進時,雙臂要緊貼褲縫,僵硬地把步伐踢高。如此一來,也許是有些另類美感,但是步行最優美而自然的擺手動作,就被犧牲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