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周圍的鄰居選來選去要麽是仇敵、要麽是中立國、要麽就是弱雞,似乎隻有一個意大利可以結盟。

    墨索裏尼倒是委婉的提出過結盟的意向,卻被雅尼克更加委婉的拒絕掉了。

    要知道在原時空德國跟意大利簽訂《鋼鐵條約》時,德國國防軍中就存在反對與意大利結盟的聲音。德國國防軍對於意軍戰鬥力到底是何水準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當小胡子詢問該條約利弊時,他們曾經如此警告自己的元首。“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當於我軍增加10個師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對方,我們用20個師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軍就必須耗費50個師的力量去保護它。”

    後來的事實恰恰證明了德國國防軍的明智。盟友意大利順境時跟在德國後麵呐喊助威,逆境時率先投降倒戈,大忙沒幫上,關鍵時候還老掉鏈子。

    意大利這貨到底弱到什麽程度呢?

    1895年3月,意大利軍全麵進攻埃塞俄比亞,打了10年,損兵折將、屢遭重創,最後被迫與對方締結合約,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並賠款給埃方1千萬裏拉。

    1899年2月,意大利政府向清政府發出照會,要求租借浙江的三門灣為軍港。一看沒人搭理,意大利政府便發出最後通牒,稱如果在4天之內不接受要求,意大利艦隊將攻取三門灣。意大利很氣憤,慈禧也很氣憤,發誓一把黃土都不給意大利。意大利帶著4艘軍艦開到大清近海,可一看大清海軍已經做好迎敵準備,意大利人毫不猶豫地生火起錨回了歐洲,打都沒打就跑了,成了歐洲媒體的笑料。

    40年9月,意軍在人數占優勢的情況下,企圖奪取英軍的海軍基地亞曆山大港和蘇伊士運河。但他們很不幸,遇到了素有沙漠之鼠之稱的英軍第七裝甲師的反攻。麵對強悍的英軍坦克,意大利人能跑的就跑,不能跑的就投降,十分幹脆。

    在美軍登陸意大利的撒丁島時,島上一共有上萬名意大利駐軍,在被盟軍轟死了40多人後,意大利人果斷地選擇了投降。登陸亞平寧半島時,盟軍麵對的也不是頑強的抵抗,而是喜笑顏開投降的意大利軍隊。一個美國軍官在日記中這樣記錄:“意軍打仗不行,但是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向戰俘營卻是一流的素質,將軍們提著小箱子,神態自若地走在隊伍中,活像是在閱兵。”

    作為德軍盟友,意軍也去幫忙打蘇聯,被派去攻打斯大林格勒。結果意軍第8兵團的防區成了蘇軍的突破口,不到一天就被打開了一條27公裏寬的缺口,3天後擴大到90公裏。22萬意大利官兵倉皇潰逃,將德軍的側翼完全暴露在蘇軍麵前。當時,正在柏林訪問的意大利外交大臣齊亞諾,詢問自己的軍隊在這次戰役中的損失,一個德國軍官回答說:“根本沒有損失,他們全都拔腿溜走了。”

    連清朝都不鳥他的國家,雅尼克更是嗤之以鼻。“就算我們要跟意大利結盟,結盟之後誰說了算?那個本事沒有,心比天高的墨索裏尼會乖乖聽我們的差遣嗎?與其意大利,我倒更看好匈牙利跟羅馬尼亞還有西班牙。”

    62734/53392353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