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被命名為M3中型坦克雖然具有相當強大的火力,機動性也不錯,但防護性相對差一些,表現在車姿高,裝甲較薄,鉚接車體等方麵。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車內有7名乘員,加上兩門火炮,顯得十分擁擠。采用兩門火炮,又分為兩個層次,不便於車長指揮和迅速發揚火力。

    雖然陸軍依舊對這種整體實力遠不如德國坦克的“破玩意”深有不滿,可畢竟現在的美國也沒有受到強烈的坦克威脅,陸軍也就捏著鼻子準備裝備整整3000輛這種“破玩意”。

    既然地麵部隊都“鳥槍換炮”了,那飛翔天空的雄鷹豈能落後?

    陸航部門(二戰時期美國沒有獨立的空軍,有的是陸航和海航)也急著更新裝備。雖然沒有麵對麵挑戰過,可光對比一下雙方的性能數據就知道自己的P-36戰鬥機遠不是德國人BF109的對手。

    還好早在1939年1月洛克希德公司就交付了XP-38原型機,也首飛成功了。(P-36跟P-38中間原本應該還有個P-37型號。通用汽車愛利森分公司設計了V1710-11型液冷發動機。同時還采用了一台通用電氣的渦輪增壓器來使發動機散發出更強勁的動力。為了證明改進的效果,他們采用了實驗的方式,造出了十幾架  XP-37。雖然不知為何這批這種試驗機未被采納,但據傳收集到的數據被用在了P-40的設計上。)陸航現在隻等新的飛機進入量產。

    就在美國人奮力縮小與德國武器性能上的差距時,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消息傳到了美國白宮。

    被困於敦刻爾克地區的幾十萬英法聯軍在英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戈特子爵的帶領下舉起了白旗。

    歐洲戰局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完全超出了美國人的預料,甚至有情報傳來說法國人也即將投降,德國人會乘勝追擊登陸英國本土。

    “這可不符合我們美利堅的利益。我們得拉英國人一把。”一旦德國真的登陸英國並站穩了腳跟,那美國幹就會失去幹涉歐洲的跳板,野心勃勃的羅斯福可不容許整個歐洲的統一。

    “可是國會不會輕易答應的。”開口的是陸軍參謀長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歐洲戰爭爆發後美國國內有人主張全力避免戰爭,有人主張積極備戰。不過現在的美國依舊盛行孤立主義(簡單來說因為一戰時期,美國參戰,傷亡慘重,但是巴黎和會的時候,分發戰爭紅利,美國卻沒有得到多少,所以二戰剛剛開始的時候,美國人並不願意參戰),即使宣揚積極備戰的人也不希望美國貿然卷入戰爭。

    馬歇爾將軍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無論願意與否,不遠的將來美國必然要卷入戰爭。而他作為陸軍參謀長,積極備戰更是責無旁貸。現在美國需要的是時間,而最能拖住德國人步伐的隻有英國,援助英國就等於是在給美國自己爭取時間。

    可怎麽說服國會那幫保守主義派議員們呢?

    62734/53405050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