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決定也蠻危險的,要知道二戰前英國的殖民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了。英國政府不得不通過向殖民地的附屬政權讓利尋求效忠,這也是二戰後殖民地的原附屬政權紛紛獨立的重要原因。一旦抽調這些殖民地中的守軍,那些殖民地會不會老老實實的呆著,誰也不敢保證。

    可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保衛本土,如果本土都丟失了那日後的反攻便是無稽之談;而且隻要最後贏得了這場戰爭,即使那些殖民地不老實,也能秋後算賬。

    這些該死的德國人!丘吉爾心中狠狠的咒罵了一聲。

    就算退一萬步,德國人不打算進攻英國本土,英國也不會坐視德國統一歐洲大陸。

    統一歐洲的夢想追溯源頭的話源於法國。

    最早差點統一歐洲的是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的正式稱呼是查理一世,因文治武功顯赫被後世尊稱查理大帝,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國王,生於公元742年,父親是加洛林王朝開國國王丕平三世,公元768年丕平三世駕崩,他以王儲身份繼承王位。

    當時的法蘭克王國已經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查理大帝秉承父誌、乘勢而上、勵精圖治,把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發展到極盛,征服和吞並了周邊很多國家,建立了疆域以今天法國為中心,覆蓋今天瑞士、比利時、荷蘭、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龐大國家,統一了大半個歐洲。因此查理大帝又被稱為歐洲之父。

    可惜查理大帝去世後帝國開始分裂。843年,根據《凡爾登和約》,帝國分裂為三部分:萊茵河以東地區稱東法蘭克王國;斯海爾德河、默茲河以西地區稱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北起北海,循萊茵河而南,包括羅訥河,直到中部意大利,其國王洛泰爾一世承襲神聖羅馬皇帝稱號。大體奠定了德意誌第一帝國、法蘭西王國、意大利王國三國的雛形。這個下場算是最好的了。

    後來法國又出了兩位想統一歐洲的大人物。一位是路易十四,那時期的法國絕對是歐洲霸主,路易十四可以說打敗了整個歐洲,所向披靡。可惜他當時更多是想稱霸歐洲,而不是統一;在路易十四去世的時候整個法國滿目瘡痍,國庫空虛,問題層出不窮。

    還有一位是拿破侖,拿破侖確實是橫掃了整個歐洲。西班牙、意大利、普魯士、奧地利等都被這個國家占領了。整個歐洲除了英國和俄國以外,其他都是法國的仆從國了。不過拿破侖最後因為進攻俄國而慘敗,然後被英國組織的反法同盟給打敗了。拿破侖被人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一直到去世。

    現在又輪到德國人來嚐試嗎?

    不過丘吉爾堅信,就算德國人一時強盛,最後還是會步拿破侖的後塵,因為大英帝國絕對不允許歐洲大陸統一!

    62734/535536158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