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克不以為然的笑笑,下令隻要燃料足夠,就敞開了跑。

    *****************************************

    而回到倫敦的丘吉爾在下達召開會議的命令後抽空給美國總統寫了封信。

    準確來說是求援信。

    早在斯卡帕灣襲擊發生後他就給羅斯福寫過信了,希望能購買美國的戰艦。

    雖然羅斯福倒是很樂意幫忙,可惜美國不是德國,身為美國總統的羅斯福不可能像德國皇儲雅尼克一樣為所欲為,尤其是不能損壞太多的資本家的利益。

    那些國會裏麵的議員,都是各個壟斷財團的代表,而這些能影響美國的大人物們在德國開設了大大小小的公司工廠,隨著戰爭的擴大賺得盆滿缽滿。

    自然而然,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支持德國!

    除了他們,美國境內還有不少上一次大戰後從德國移民過來的德裔。

    作為戰敗國,國內的各種條件自然很艱苦,不少德國人選擇了移民到美國。不過他們的心中,是帶著一戰的恥辱的,還是惦記著祖國。

    而且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錢人,在美國住了這麽些年,還是有點影響力的。

    所以上一次羅斯福在國會提出英國購買戰艦議案時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對,英國的購艦計劃也就隨之泡湯。

    尤其是現在,美國的新一輪大選即將展開,準備再一次競選的羅斯福更不會在這種時候做出犯眾怒的事情。

    是的,他要競選第三次總統,要知道自從華盛頓總統以來就沒有人連任過三個總統。

    當年華盛頓兩任後主動離任,後來成為了美國政治的慣例。傑弗遜,麥迪遜等都是在兩任後不再尋求所在黨的提名。格蘭特在1876年和1880年尋求過第三次提名,但是都沒有成功,1880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他在前35輪得票都是領先,但是一直沒能達到多數,第36輪James  Garfield異軍突起,成為共和黨候選人。

    不過這隻是傳統而已,並沒有寫進憲法裏規定(直到47年國會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了第22憲法修正案,總統任期被正式限製為兩任)。

    當年羅斯福剛剛上任的時候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美國的經濟眼看就要崩潰了,羅斯福力挽狂瀾,成功地把美國拉了回來。

    這本來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在原時空裏使皿煮黨在美國人心目中成了一個“改革”的黨,羅斯福成了一位“改革”的旗手。在36年第二次競選中羅斯福的得票率為98.49%,僅次於華盛頓和門羅,成為以最高選舉人票當選的總統之一。

    可這時候雅尼克已經在德國把各種新政、改革手段都用了一遍,羅斯福的這些措施就顯得不那麽新穎了。在野黨冷嘲熱諷的調侃羅斯福是個“抄襲”總統,就算是放隻猴子坐在總統寶座上,也能幹的比他好。

    因此這時空的36年競選中羅斯福的得票率為62%,遠低於原時空的得票率。

    皿煮黨內沒人看好羅斯福的第三次競選,因為宮合黨那邊有個呼聲最高的競選人,溫德爾.威爾基,羅斯福恐怕很難勝出;不過羅斯福卻固執的決定參加第三次競選。

    62734/53579754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