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路不行,那就隻剩海路了?!

    丘吉爾頓時陷入了沉默。

    這任務艱巨到連他們大英帝國都感覺壓力山大。

    二十多萬的英軍,十多萬的法軍,加上好幾萬的比利時軍;這將近四十多萬的軍隊得調動多少船隻才能運送完?還有那麽多的重裝備,豈是說運就運的?

    僅僅是一個師的人員、裝備、輜重、車輛,沒有20-30萬噸的船舶根本運不走!

    雖然海峽兩岸最短的距離也不過三四十公裏,運輸船隻可以不停的往返,可要把這些人員裝備全部運送,也需要相當規模的船隻。

    英國是島國,四麵環海,船隻是當然不缺;可最大的問題是英吉利海峽上空的製空權。

    他也了解到大英帝國最新銳的噴火戰鬥機竟也不是德軍戰機的對手,雖然工程師們拚命對其進行升級改進,可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見成效的。

    如此一來製空權不能保證,還怎麽保護那些運輸船隻?一旦德軍趁機發起進攻,那他們得損失多少船隻人員物資?

    不過商量中雙方發現了一個問題,甘末林是準備將軍隊運送到法國後方,重整旗鼓再戰。而丘吉爾是要把軍隊全部運到英國去。甘末林和雷諾剛開始並不同意,畢竟要是這些軍隊都運到對麵,那他們拿什麽來阻擋德國軍隊?

    ??毫不誇張的說,一旦這批精銳主力離開本土,那法國幹脆就不用作戰了,直接投降好了。

    丘吉爾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才說服這兩位同意將軍隊運往英國。

    又商量了一下其他細節問題後丘吉爾站了起來。“那我回去了。”

    雷諾總理憂心忡忡的問道。“首相閣下,您覺得我們還有勝利的希望嗎?”

    “當然有!”丘吉爾毫不猶豫、斬釘截鐵的回答道。在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堅定的信念,而丘吉爾,心中的信念從來就沒有消失。在他看來沒有什麽困難是無法克服的。

    “雷諾總理,甘末林總司令,雖然目前麵臨的困境比1914年更加嚴峻,但我相信英勇的法蘭西人民會勇敢的克服這些困難。就像賀拉斯的那句話,‘被克服的困難就是勝利的契機’;一旦度過了這次難關,那勝利可以說就是近在咫尺了。而我們大英帝國也會堅定地站在法蘭西的身旁,一同抗擊邪惡的德意誌。最後的勝利必然屬於正義的一方!”

    丘吉爾已經看出這些法國人快要失去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隻能盡可能的給倆人打氣。免得那些部隊還沒撤出來,這些家夥就投降了。這也是他極力堅持將軍隊運往英國的原因。

    “而且德國本土的資源原本就匱乏,加上我們的封鎖,他們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沒了汽油供應,他們那些數以千計的坦克飛機都得變成一堆破銅爛鐵!”話是說的輕鬆,可丘吉爾自己都不相信德國的燃油會在短時間內出現短缺。

    畢竟誰也不知道這十年間德國從大明運了多少原油。而且他們還從蘇聯和美國也進口石油,加上羅馬尼亞的石油供應,恐怕現在的德國燃料充足的能打好幾年了吧。

    他的這番話似乎起到了一些效果,剛剛還垂頭喪氣的法國總理臉上恢複了幾分血色,用力的點點頭。“法蘭西一定會抗爭到底的。”

    62734/53598809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