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推開艙蓋,探出腦袋往天上望去,隻見天空中黑壓壓的一大片機群蜂擁而來。

    “伊爾-2攻擊機。”漢斯有點鬱悶的咂咂嘴,這些家夥來的還真是時候。

    當機群飛過他們頭頂時他注意到為首的那架攻擊機機身被塗成了閃亮的黑色,尤為顯眼。

    “難道是這就是傳說中的‘坦克殺手’?”他早就聽聞陸航攻擊機部隊有個叫魯德爾的大神級人物,從波蘭戰役到現在已經消滅了近三十輛敵軍坦克,以及上百輛其他車輛。

    隻見那架攻擊機一個俯衝,飛到離法國坦克200米左右的低空,機翼下的火箭彈發射軌嗖嗖射出四枚火箭彈,襲向那些正逃亡的法軍坦克。其中三枚準確無誤的擊中三輛坦克,而最後一枚火箭彈砸在一輛坦克後方,劇烈的爆炸開來,那輛坦克往前走了一段距離之後緩緩的停了下來,一動不動。

    “哇喔!!”這位大神用四枚火箭彈輕鬆摧毀四輛坦克,看的漢斯登時目瞪口呆,這火箭彈是長眼睛了嗎?

    作為一款對地的專用攻擊機,伊爾-2攜帶的武器是非常強大的,除了裝有2門23毫米機炮和2挺7.62毫米機槍外還掛載火箭彈發射軌。

    原版的蘇聯伊爾2裝備的是RO-82型火箭發射軌,可以攜帶8枚RS-82火箭。之後單座型伊爾2的火箭彈攜帶數量得到改進,可以掛載14枚RS-132火箭或者8枚RS-82加上8枚RS-132的組合,付出的代價是去掉了炸彈掛架。在一些部隊,人們甚至把火箭攜帶量提升至不可思議的24枚!

    不過鑒於連蘇聯飛行員們對RS-82的評價也不高,雅尼克讓研發部門開發出了85毫米火箭彈,大大提升了威力。

    現在的德版單座型伊爾2可以攜24枚85毫米火箭彈。

    隻是火箭彈也有缺陷,那就是它的準頭遠不如身管火炮。

    二戰時期的空對地火箭彈結構相對簡單,或者幹脆說簡陋,普遍使用簡單的2~4片尾翼來保持方向。但是這種努力往往會因為初速不足和缺少自轉而被自然條件所抵消。

    比如說RP火箭彈,在它的飛行中,橫向風力每增加15公裏/小時,它的散布半徑就會增加5米。單純依靠尾翼穩定的火箭彈的穩定性差。因此從本質上來說RP火箭彈和蘇聯的喀秋莎是同一種東西。尤其是當RP火箭彈在900到1800米的距離上發射的時候,它的散布率實在是和喀秋莎沒什麽區別。

    所以想要用火箭彈擊中行進中的坦克,那就要在非常近的距離,而且需要相當高超的技術才能完成。

    就在漢斯發出由衷的感歎之時,其餘的攻擊機也跟著俯衝而下,漫天的火箭彈襲向那些逃竄的法國坦克。雖然其他人的技術遠沒有魯德爾那般高超,可數量彌補了準頭的不足,眨眼間的功夫那剩餘的幾十輛法軍坦克便被全殲。

    消滅這支坦克部隊後攻擊機群並沒有返航,浩浩蕩蕩的向前飛去。

    62734/53626316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