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前線的德軍工兵們還在探照燈的照明下,艱難地在馬斯河上搭建浮橋。

    原時空進攻法國時德國的坦克主力還是2號、3號坦克,甚至還有不少1號坦克。他們度過馬斯河時建造十六噸的浮橋就足以讓裝甲部隊通過。

    而現在德軍的豺狼坦克重達二十多噸,想讓這些大家夥通過,就得架三十噸的重型浮橋。

    雖然減緩了架設進度,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馬斯河的水流很急,輕型浮橋的搖擺度很大,更重的浮橋能帶來更好的穩定性,能讓裝甲部隊安然的快速通過。

    就在這時天空中再次響起淒厲的防空警報聲,一個參謀匆匆跑進前線指揮部。“將軍,我們的雷發現了來襲的機群!應該是聯軍的中型轟炸機群,似乎沒有戰鬥機護航!”

    盡管戰爭很殘酷,按道理戰爭是毀滅文明的,但是戰爭往往有時是科技和文明的催化劑,例如雷達、計算機、核能....

    很難說究竟誰是第一部雷達的發明人,但後世普遍認為最早投入使用的軍用雷達是由英國研製的,其中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沃森.瓦特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20世紀30年代,隨著德國空軍的日益壯大,隔海相望的日不落帝國感受到明顯的壓力.英國必須拿出辦法來製衡這股來勢洶洶的空中力量。他們打算建立一種非常有效的防空力量。一種能使飛行員失去行為能力、或使發動機停車、或者幹脆引爆飛機的“死亡射線'。

    英國當局找到專家物理學家沃森,希望他能夠找到應對的辦法。沃森還煞費苦心的進行了一番研究,發現利用電磁輻射來殺傷敵方的飛行員,從理論上說是可行的。可他也發現,盡管能用磁控管將微波輻射發射到天空,但難以穿透積雲,能量束也很難擊中敵人的飛機,擊中了也因為能量衰減,不足以殺死飛行員。

    這種“死亡射線”的原理,和微波爐差不多。沃森麵臨的困難,是無法製作一個巨大的“微波爐”。

    因此沃森沃茨提出了另一個想法:讓磁控管發射無線電波,而且安裝能接收反射波的裝置,這樣就可以在很遠的距離探測到飛機的行動。按照這一思路,他研究的設備可以觀測到100英裏外的敵機。這就是人類第一台雷達。

    雖然德國也重視雷達,可惜磁控管技術不過關,雷達無法實現小型化,而且在顯示和探測距離上都不如英國貨。

    好在雅尼克早早就籌備這件事,從英國和美國挖來不少人才,目前德國的雷達已經實現了機動化,同樣是豺狼坦克底盤改造的“鷹眼一號”型車載雷達在今天傍晚時分駛出了阿登森林,部署在附近的高地上。雖然這種機動車載雷達功率遠不如大型雷達站,不過也達到了60公裏的探測距離,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些家夥,也不讓人消停一會。”正站在地圖前研究附近地形的古德裏安皺了皺不由得眉頭。“X部隊就位了嗎?”

    “已經就位了。”

    古德裏安滿意的點點頭,下達了實行燈火管製的命令。

    英法聯軍之所以要夜間轟炸,也是被逼無奈。

    今天白天,色當要塞上空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空戰,德軍航空兵共出動八百多架次,攔截英法聯軍的突襲。

    在BF-109F戰機、蚊式、地麵防空炮火的攔截下英法聯軍整整損失了近兩百架戰鬥機,轟炸機群更是全軍覆沒。

    至此,英國皇家空軍駐在法國的四百七十四架飛機,能用來作戰的飛機隻剩下二百零六架,轟炸機損失尤其嚴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