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派遣航空兵後甘末林繼續調兵遣將。“色當附近有沒有能增援的隊伍?把所有能調動的部隊全部派過去,阻擋德軍!”他現在可不敢有任何的疏忽怠慢,一旦德軍主力渡過了馬斯河,那形勢將急轉直下。

    如果渡河的德軍主力轉向西北,就能編織起一張對比利時境內英法聯軍主力的空前巨網!

    那可是法國野戰部隊的幾乎全部精銳,加上整個英國遠征軍的40多個師啊!一旦這些主力陷入包圍圈,那這場仗也就必輸無疑。

    “一定要將這扇敞開的大門重新關死!”

    忙碌了一番後眾人驚喜的發現色當西南30公裏的梅濟埃爾有一支正準備調往馬斯河南岸布防的步兵師,隻要他們能發起反擊,應該能為己方爭取到一到兩天的寶貴時間。

    而且在吉茲、康布雷等地還有2個作為預備隊的坦克師,而英軍新登陸的1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旅也行進到了聖康坦附近,正好能夠與那兩個坦克師一同出擊。即使德國人成功渡河並轉向西北包抄聯軍主力的後路,他們也能在側翼給予這支孤軍深入的部隊以狠狠一擊,並趁勢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線。

    看著這兩個坦克師的番號,甘末林不由得感慨萬千。這是戴高樂不懈堅持下建立起來的機動部隊,原本被認為是無用的奢侈品。沒想到現在竟然成為了能夠彌補天裂的唯一底牌。

    就像英國的丘吉爾一樣,法國的夏爾.戴高樂也對一戰後德國的發展持以密切關注,並提出組建獨立的坦克裝甲部隊,以挽救“危在旦夕”的法國。

    然而,堅持綏靖政策的法國政府不斷地“縱容”德國;墨守成規的法國軍方,試圖憑借“馬奇諾防線”抵禦外來侵略。

    戴高樂隻得到處奔走,倡導自己的理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與1934年出版了一本關於倡導成立獨立坦克裝甲部隊的《建立職業軍》,滿懷信心的希望引起軍方高層的關注。

    然而,他想多了。

    意外的是,這本書在德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尤其是在軍界,這本書讓戴高樂成為德軍將領們眼中優秀的技術專家。

    這麽尷尬的局麵,讓戴高樂哭笑不得,但繼而更加憂心忡忡。因為德軍以《建立職業軍》中的理論,已經開始組建規模宏大的裝甲軍團。

    法國軍方高層的“麻木不仁”,讓他決定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逼其就範。他將書寄往新聞報刊部門,並經常邀請一些記者吃飯,向他們“推銷”自己的理論。然而,遭到大多數人的無理拒絕,甚至是諷刺挖苦,受盡了侮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