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惡!”輕聲咒罵了一聲,心裏對德國佬的憎恨又增加了不少,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這次打敗德國一定要把德國肢解掉,徹底根除後患!

    過了一會秘書再次跑了進來,臉部扭曲一副哭喪的表情。“首相閣下,達尼丁號發來電報,厭,厭戰號,沉沒了!”

    “什麽?!”丘吉爾有些頭暈地踉蹌了一下,扶住跟前的桌子才沒有倒下去。

    “這怎麽可能?!”張伯倫也是一臉的不敢置信。就算厭戰號是一戰前下水的老艦,可好歹也是三萬噸級的龐然大物,怎麽可能在短短十幾分鍾之內就沉沒了。“它是怎麽沉沒的?”

    “根據電報上說是第一枚航彈擊穿了厭戰號的水平裝甲,炸傷了它的鍋爐室,導致厭戰號速度大幅慢了下來。第二輪攻擊的時候三枚魚雷同時擊中了它的側舷,導致艦體傾覆。”

    張伯倫急忙問道。“那普爾曼.庫克艦長和其他人呢?逃出來多少人?”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普爾曼.庫克艦長會選擇與船共存亡。

    “船長與船共存亡”,這是西方航海史中的一個傳統,據記載其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維多利亞時期,一艘英國皇家海軍運兵船在觸礁即將沉沒的時候,艦長提出讓婦女和兒童先走,自己留下來,這一頗具騎士風格的口號,最終包括船長在內的所有高級船員全部犧牲。從那時起,船長和船一起沉沒,就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而這一價值選擇隨著不列顛價值觀縱橫海上,逐漸成為被世界所默認的職業倫理。“榮譽先於利益”、“搏擊強梁,卵翼婦孺”、“神態自若地相信最壞的前景,但絕不退縮”、“與其背棄信任你的人,毋寧死”,這些信條構成了維多利亞時代之後歐洲“紳士”價值觀的社會倫理基準,同樣也是構成從那時開始的“船長與船共存”倫理的社會榮譽基準。

    加上軍人都會把榮譽看的高於自己的生命。軍人最大的恥辱就是丟失陣地,對艦長來說,軍艦就是陣地,一旦他們選擇離開,就會落下“逃兵”的罵名,所以他們哪怕是死,也不願離開。

    但是時代是進步的,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軍艦容易,如果工廠全開的話能像下餃子一樣往海裏倒。可培養艦長依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別說培養艦長,就是一個人要長大到能當兵也要18年呢。

    特別是像這種戰爭時期,經驗豐富的軍人更是無價之寶。對大國來說,換艘船繼續打,對小國來說,無論是保存海軍艦長知識傳承,教導下一代艦長,都是能對敵人造成更多傷害,實現身為一名被培養多年的海軍指揮官的職責的好辦法。

    與船同沉,給敵人造成不了任何傷害,還讓國家白白損失了一個海軍人才。

    秘書一臉悲痛的搖搖頭。“船體沉沒的太快,沒有幾人能逃生;而且德國飛機的攻擊還在繼續,艦隊已經往本土撤退了。”

    62734/53930483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