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線內的防坦克障礙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並用地雷場加強。防步兵障礙物一般為金屬樁或木樁鐵絲網,有的地段還設置了通電鐵絲網。

    就算在在地下部分,那空間也很大。有數層,包括指揮所、人員休息室、食品儲藏室、彈藥庫、救護所、電站、過濾通風室等。工事之間還有通道連接,通電動車。射擊工事內的武器都是專門設計安裝的。

    如此長的防線,不用說,造價肯定很昂貴。單從時間上來講,馬奇諾防線從1929年起開始建造,直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才基本建成,總造價約50億法郎,這相當於法國好幾年的財政預算。

    建成如此巨大的防線,法國人當然是自信滿滿了,法國貝當元帥就曾誇海口:不論飛機還是坦克都不可能改變戰爭,民族的安全隻能依托防禦工事!連元帥都覺得馬奇諾是堅不可摧的,更別說其他將領了,他們都一致認為,快速入侵法國的年代,已經成為過去!

    如果不是德國出其不意的冒險從阿登山地翻過去,馬奇諾防線還真得讓德國崩掉幾顆牙,德國能不能贏還兩說。話又說回來,馬奇諾的阻擋迫使德國翻越阿登高地直插縱深,似乎已經起到馬奇諾的戰略作用。

    實際上,法國人修築馬奇諾防線並非是想靠馬奇諾防線擋住德國,隻是想利用馬奇諾防線來拖住德國。由於法國國土麵積狹小,而且地形平坦,缺乏戰略縱深,法國需要一條馬奇諾這樣的堅固防線來增加法國的戰略縱深,為法國的動員以及英國的支援贏得時間。同時,由於一戰中法國損失慘重,整整損失了一代人,國庫也被掏空了,法國人是真的被戰爭打怕了。戰後的法國不僅兵員和勞動力缺乏,而且麵臨嚴重的經濟危機,財政幾乎瀕臨崩潰,直到二戰前法國都沒有恢複元氣。修築馬奇諾防線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少法軍的傷亡,彌補法國兵員的不足,而且能節省大筆的資金。法國人修防線是從國家自身情況考慮,並非人傻錢多。

    此外,由於法國人依靠陣地戰和塹壕打贏了德國,所以固執的認為防守比進攻更有效,堅固的工事和強大的火力才是獲勝的關鍵,所以法國人抱著這種僵化的思維不放,馬奇諾防線其實就是這種戰略思維的直接體現。但法國人忘了一點,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再堅固的防線也擋不住有作為的將軍。法國戰役中,德國人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從阿登森林翻了過去,把英法聯軍直接打蒙了,德國人輕鬆的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如果法國人聽取戴高樂的建議,組建大規模的裝甲機動部隊,法國未必會輸掉戰爭。

    現在一聽德國人正在炮擊馬奇諾防線,眾人有些不知所措。貝當元帥第一個反應過來。“他們是全線炮擊嗎?是重炮嗎?”

    參謀搖搖頭。“他們炮擊的是從布呂馬特到斯特拉斯堡的防線段。基本上都是150毫米左右的大炮。”

    眾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隨即譏笑道。“看來德國人是想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把戲,隻是玩的不怎麽高明啊,想糊弄我們起碼得拿出200毫米口徑的大炮嘛。”

    嘲弄德軍障眼法蹩腳的眾人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是猜對了德軍的炮擊確實是是“明修棧道”,可惜猜錯了“陳倉”並不是比利時,而是穿越難度遠遠被高估的阿登森林。

    62734/54165965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