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克來到另一邊的會議室。戈培爾、施佩爾、萊因哈德等人早已等候在這裏。

    “諸位,波蘭戰役結束了。我們來談一下該怎麽處置波蘭。”

    萊因哈德恭聲問道。“殿下您是打算殖民他們還是同化他們?”

    雅尼克無奈的歎了口氣。“當然是同化了。多虧那該死的美利堅,這年頭想玩殖民什麽的越來越困難。奴隸什麽的總會引發不斷的反抗,他們是三千多萬人,不是豬,也不能都殺光吧。所以我決定對波蘭施行懷柔政策,慢慢將其同化。”

    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成為最大的贏家。膨脹的美國自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第一工業強國,又是一戰的戰勝國,而且在一戰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英法又嚴重衰落,所以美國人認為一戰後他們能和英法一樣,成為世界秩序的製定者,甚至可以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但沒有想到,雖然美國人在一戰後異軍突起,但仍然不是英國人的對手,不僅被英法擠出了他自己倡導的國聯,而且多次被英國打壓。

    雖然美國在經濟和工業領域超過了英國,但在政治影響力上仍然遠遠比不上英國。政治影響力除了實力的比較以外,還與國家威望有關,國家威望是需要時間積累。美國底蘊太淺,雖然經濟水平超過了英國,但政治影響力遠遠比不上英國,這就是暴發戶和資本家的區別。人家是積累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商業家族,人脈和影響力遠遠超過你,不是你買輛豪車就能擠進別人圈子。當時的美國也是如此,不是你經濟上去了就能取代人家,這需要時間積累和機會。

    英國作為世界老牌殖民霸主,其鬥爭手段和外交智慧遠在美國人之上。英國用嫻熟的外交技巧和各種手段,一直想方設法的打壓美國,在幾次交鋒中,美國都敗給了英國人。

    比如在經濟領域,雖然美國成為了經濟霸主,經濟和工業實力遠在英國之上,但英國人並沒有束手就擒,隻用了一招殺手鐧就差點把美國幹翻。為了對付美國,英國推出了“帝國特惠製”,英國要求下屬的各殖民地以英鎊作為貿易的基準貨幣,帝國內部各地區之間進行低關稅的自由貿易,對外則征收高達30%以上的高關稅。

    這一政策可坑苦了美國。1924年,美國的工業產值已經占了當時世界總量的48%,但英國的大招一出,美國產品立馬沒了市場,也無法獲得英國殖民地的原料,美國過剩的工業產能隻能自己消化,這也是導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不是二戰爆發,美國的日子未必會有多大的改善,起碼會被英國折騰的元氣大傷。

    美國人當然看出了其中的道道,開始暗中布局。

    先是由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原則”原則。這玩意表麵上標榜“民族自決“,反對“秘密外交“,倡導建立世界和平;實際上是卻美國企圖利用戰爭中增長的實力,削弱英、法兩國的實力,孤立新生的蘇俄,準備重新瓜分世界的宣言書。

    先是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中了招,分裂成了無數個小國家;而英法的地位和影響也逐漸開始動搖、削弱。雖然英法等國反其道而用之,利用這條原則衍生出一種擴充勢力範圍的新政治製度——委任統治製度,可惜不久後爆發了二戰。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通過貌似慷慨的《租借法案》,美國在經濟上完成了對英國敲骨吸髓的壓榨。

    剝削英國的實際經濟利益,還不能滿足美國的胃口,羅斯福與斯大林共同倡導民族自決原則,並使之成為國際法基本原則之一。美蘇這樣做的目的,同樣是為了借此削弱依靠殖民地稱霸的英法等傳統殖民帝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