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最重要的就是速度,隻要有了速度,就有機動性。德國人的FW190的性能上遠遠地超過了波蘭戰機,還是從雲層中俯衝下來的,留給波蘭人的反應時間也就一瞬間而已。

    猛地扣動機槍扳機,雨點般的子彈將被他瞄準的波軍戰鬥機淩空打爆。

    “耶!”加蘭德激動地握了握拳頭,第十個戰績!他終於步入王牌行列了!

    二戰中德國空軍出現了一大批擁有百架以上戰績的王牌飛行員,這些人也成為了德國空軍乃至於軍隊的精神偶像。

    後世的軍事論壇裏有不少人質疑德國空軍那些逆天的成績是不是太過誇張了?可如果你細讀哈特曼,諾沃特尼,施瑙費爾,赫爾穆特.蘭特,馬爾塞尤,維特根施坦因親王等人的傳記就會發現德國人那深入骨髓的嚴謹性同樣表現在他們的對空戰績確認上。

    就算你突然戰鬥力爆表,一個人單挑一個大隊的敵機,並把它們全部擊落,可要是調查部門沒有找到直接見證人,間接見證人,或者航空攝像槍(需要說明的是,照相槍隻是照相槍,連攝像槍都不是。因此其並非靈丹妙藥包治百病。相反作為40年代的照相機而且是要生產數萬十幾萬台的大路貨,其對數百米外目標的拍攝質量是值得懷疑的,而且幀數有限,實際上不能完全還原攻擊敵機的過程,畫質也很差)的證據,不好意思,我們不認為你擊落了,也不會給你記戰功。

    在二戰即將結束之時,諾沃特尼最後一次駕駛me262升空作戰,回到地麵後聲稱擊落了一架B24和一架野馬,但隻有B24得到確認;而蘭特有一次夜戰過後擊落了一架四發引擎轟炸機,另一位飛行員也聲稱擊落了一架,調查部門仲裁過後,把戰果判給了另一個飛行員。

    要不是如此嚴謹的確認方式,哈特曼的有效戰績加上“未確認戰果”的話絕對不止352架。

    隻是很少人去深入了解德國空軍戰績高的一個原因是這些飛行員上了戰場就得打到底,天賦好水平高的戰績確實逆天。但是不利於傳幫帶,所以後期水平一落千丈。老美和牛牛的飛行員飛夠幾個月就送回後方當教官,結合實戰經曆教育菜鳥,這才是良性循環。戰爭不是少數精英的事情,需要看的是數量最大的中堅力量。

    雅尼克當然不會讓這種“悲劇”重蹈敷衍,雖然相比於英美法擊落五架敵機就是王牌相比,現在的德國戰鬥機飛行員擊落十架敵機才被認定是王牌。可一旦擊落十架敵機,這些飛行員會立馬調到後方,用一個月的時間來給那些鳥巢中的鳥蛋們傳授經驗,之後再返回前線繼續廝殺。

    因為不需要承擔護航任務,不用和對手對手纏鬥,這些德軍戰機將“一擊即離”的戰術發揚的淋漓盡致。不到幾分鍾的功夫所有的華沙驅逐機旅已經被分刮幹淨,解決戰鬥的德軍飛機揚長而去。

    趕到總指揮部的希米格維元帥目瞪口呆的聽著華沙驅逐機旅被摧毀的消息,有些難以置信的自言自語道。“看來我們需要英國和法國朋友的幫助,我們需要更好的飛機了……”

    62734/48606435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