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蘇俄紅軍從南北兩線發動反攻,北麵的進攻雖然失敗了,卻使畢蘇斯基(波蘭政府首腦)大感震驚。次日,赫赫有名的布瓊尼第1騎兵軍團在南線向基輔實施遷回進攻,從西麵攻入日米托夫,截斷波軍第3軍團的退路。6月13日,波軍突圍向利沃夫方向敗退,波軍全線退卻,部隊開始發生恐慌。7月4日,紅軍將領圖哈恰夫斯基指揮4個軍團以斯摩棱斯克-布裏斯特裏托夫斯克鐵路線為軸心全線壓進,先後收複基輔、布裏斯特裏托夫斯克、明斯克、維爾紐斯、格羅德諾等重鎮。在整個7月份,紅軍向西推進300英裏,把波軍趕至維斯瓦河一線,進逼華沙城下。此後波軍又組織反攻,雙方展開拉鋸戰,互有勝負,1920年10月10日,波俄簽訂休戰協定,基本維持《凡爾賽條約》規定的波俄邊界。

    雅尼克抬了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問道。“諸位覺的法國和英國是希望來一次破釜沉舟的大戰呢還是繼續避免戰爭?”

    一戰爆發之前,英國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每年在海外的投資高達40億英鎊,占據當時世界投資總額的43%。一戰過後,英國不僅流失了大量的黃金儲備,還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成為淨債務國,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

    而法國呢,在戰爭中其經濟遭到重創,工業和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法國最重要的東北部工業基地在戰爭中損毀嚴重,直接導致法國工業發生嚴重衰退。

    戰前,法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利貸帝國,可以說富得流油。每年的利息就能讓法國人過得非常滋潤。但在一戰中,法國不僅把巨額的外匯消耗一空,把股票、有價證券等海外資產拋售殆盡,而且欠了美國一屁股債。

    還有戰爭中損失的人口,軍人死亡131.5萬、傷殘超過280萬,戰時生產和前線勤務等原因導致勞動人口損失136.5萬人,傷亡總數超過500萬。而當時的法國人口不過4000萬左右,可以說法國損失了整整一代人,而且都是青壯年,巨大的人口傷亡讓法國受到了長期難以愈合的創傷。

    這樣的代價足以讓英法畏懼新的大戰。

    眾人不由得麵麵相覷,隻聽雅尼克繼續道。“如果他們戰爭,那在萊茵蘭,奧地利,在西班牙,早該發動戰爭了。所以我覺得,這一次英法會繼續綏靖,縱容我們占領蘇台德地區。還有人質疑我的判斷嗎?”

    “……”開玩笑!誰敢質疑殿下的判斷,從殿下握住權利那一刻開始,所有的事都沒有逃過他的算計。仿佛真的就像是上帝在他後邊指點前進的方向一般。(所謂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當時雅尼克對那幾個猶太人長老的一通胡編亂造不知道怎麽流傳出去了。)

    當天晚上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就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宣讀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警告文。

    而得到消息的英法方麵也是相當的緊張,兩國高層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召開了會議尋求對策。

    待會還有一章

    62734/48904318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