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感受到了埃德曼冰冷的眼神,或是聽出話語中的不滿,雛鳥二號立刻降低了速度,緩緩的回到他在編隊中的位置。

    就這樣一路時不時的敲打警告著,埃德曼終於等到高空中bf109編隊的聯係。“我們看到梅卡達爾了,視線良好,空中沒有敵機。”

    “很好,斯圖卡編隊主意,開始爬升,按照預定目標俯衝轟炸!”埃德曼在無線電裏下達了命令,拉動操縱杆控製飛機向上爬升。

    俯衝轟炸,那就需要先有高度,剛剛一路都在超低空飛行,在靠近到目標附近的時,更是幾乎以貼著地麵的高度飛行,避免被對方的瞭望員發現,而現在,需要拉起來了!

    斯圖卡轟炸機前麵的螺旋槳在以最大轉速旋轉,有些笨拙的、慢吞吞的開始爬升。

    如果讓戰鬥機飛行員們來駕駛這樣一架慢吞吞的飛機,可能會當場抓狂。好在對於一架專業的俯衝轟炸機來說,飛行速度和高度並不是特別重要的性能,俯衝時的縱向穩定性和機體的堅固程度才是必須要關心的問題。所以這些俯衝轟炸機飛行員們還是很喜歡這款轟炸機的。

    也不知道德國飛機設計師們是開了多大的腦洞,這款飛機在俯衝時的穩定性高得讓人吃驚。這種穩定性歸功於那兩個巨大地的固定起落架和機翼下麵巨大的俯衝減速板也就是所謂的“氣動刹車”的作用。

    巨大的起落架在俯衝時相當於兩片垂直安定麵而俯衝減速板則使這種效果更加的顯著。但是這也引起了另一個問題,斯圖卡的縱向穩定性實在是過於出色了一點,出色到想讓它突然作出一個稍微大幅度一點的機動動作都變得非常的困難,而這種類型的動作往往是躲避對方戰鬥機攻擊最常用的方法。

    斯圖卡堅固的機身使它能夠承受住其他飛機難以想象的巨大扭力,使它能夠在高速俯衝後立即改出俯衝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機體至少要承受住六個g的壓力,換做普通的戰鬥機還沒達到改出俯衝過程的一半或許就已經粉身碎骨了。

    這些顯著的性能讓這種俯衝轟炸機當之無愧成為二戰早期最優秀的地麵支援力量,它的出現使德國陸軍的作戰模式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過去一些老久的作戰方法被拋棄,在對這種飛機的使用方案基礎上製定了新的近距離空中支援戰術。

    當戰爭開始時,德國陸航部隊創立的的這種戰術的發展已經遠遠的領先於他們在歐洲的同行們。特別是英國,在德國人剛剛創立這種戰術時,英國陸軍中也有人提出過相似的理論,但是卻獲得了和德國人截然相反的結果。由於那些古板執拗的大英帝國頑固派軍官們的反對,到後來就連部隊對這種戰術進行一下演練也會遭到無情的訓斥,結果英國人為他們的短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當然,這對雅尼克和德國來說真是個再好不過的消息。

    62734/49073467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