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諷刺的是就在德國往西班牙派遣軍隊增援武器時,象征和平,友誼,進步的奧運會將在柏林舉行。

    早在雅尼克穿越之前的1924年,德國的特奧多爾·萊瓦爾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27年,萊瓦爾德領導的德國奧委會致函國際奧委會,希望由德國主辦第11屆奧運會,並提出柏林、科隆、紐倫堡和法蘭克福四地作為候選城市。

    32年在國際奧委會表決投票中,柏林以43票對16票勝出。

    不過德國的宿敵法國人是不會讓德國好過的,進軍萊茵蘭的成功使得德國的威望得到巨大的提升,反之也讓法國人顏麵掃地,德國的軍事化加快讓法國這個鄰居睡不著覺了。

    盡管現在德國口頭上大叫友好和平,又怎麽能瞞過那些有心人的注意。反對在柏林舉辦奧運的呼聲不斷在世界各地響起。

    就在36年6月份,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保衛奧林匹克思想大會”,與會代表來自法國、西班牙、美國、英國、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瑞典、丹麥、荷蘭等國。大會號召人們反對柏林奧運會,呼籲將會址改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

    接著,紐約成立了一個鬥爭委員會,專門致力於反對柏林奧運;一些歐洲國家也明確承諾不參加柏林奧運,而是積極支持籌辦巴塞羅那奧運;為了支持西班牙主辦那屆奧運會,法國、英國、瑞士、瑞典、希臘、美國等20個國家的運動員雲集巴塞羅那,準備參加7月18日在那裏舉行的運動會。

    結果西班牙的動蕩讓他們未能如願,國際奧委會決定運動會仍如期在柏林舉行。

    對此宣傳部長戈培爾大肆對內宣傳。“現在法國親手斬斷了和平的曙光,法國人還把德國當成那個任人宰割國家,他們仍然看不起我們!”

    外交部長牛賴特在接受記者提問的時候說道。“對於這些國家對德國和平誠意的質疑,我們感到很遺憾,不過,我認為不能排除有些人故意混在其中搗亂”。

    這讓雅尼克著實糾結了一陣。要知道1984年洛杉機奧運會以前,舉辦奧運會基本上是賠本的,舉辦國更多地將其視為“形象工程”。直到1984年,洛杉礬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奧運養奧”的新思路,盈利2.5億美元,向世人闡釋了體育產業的新理念。

    剛開始的時候雅尼克甚至想幹脆放棄舉辦權,讓給其他國家算了。

    可他又看不慣高盧雞這般不知死活的蹦躂,最終決定繼續舉辦。

    為了不至於賠錢,他可算是絞盡腦汁。先是新建了一座能容納十萬人的體育場,內外裝飾無比華麗。坐席區分為了好幾個檔次,最好的VVIP區當然是留給各國首腦政要的,不可能收門票費。

    其次的VIP坐席區是留給那些有錢的富豪們的,票價抵得上普通工人兩個月工薪,這還是冷門或是預賽的門票,熱門項目門票和決賽門票都快抵得上半年甚至更多。

    既然是富豪,那就不會在意“這點”門票費。畢竟光是坐席區名字上的“VIP”就已經夠彰顯他們的尊貴身份,何況這裏的服務也絕對對得起昂貴的票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