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克確實擔憂,何止擔憂,簡直怕得要死!想想原時空美國二戰時期造出的30萬架飛機的數量(僅轟炸機就生產了近2萬架),他就心底發怵,小腿打顫。(當然,美國生產的飛機並不都是自產自銷,有很多飛機被支援了蘇聯、英國等國家)

    更可怕的是,美軍最強大的地方還不是飛機的生產能力,而是其龐大的飛行員儲備。其實在二戰爆發之前,美國就已經有很多業餘的飛行愛好者,平時就駕駛著飛機在天上飛來飛去,而當戰爭爆發的時候,這些人稍加訓練,就能拉上戰場。

    不但如此,美國就連很多的農民都會開飛機,很多農場主都擁有屬於自己的飛機。著名電影《珍珠港》中有這麽一個情節,年僅五六歲的兩個主角趁著老爸不注意,偷偷的把飛機開上了天,飛到天上後雖然險象環生,最終也摸索著安全著陸。從這一情節不難看出,對於當時普通美國民眾來說,駕駛飛機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

    因此,二戰爆發之後,在美國的動員和集體訓練之下,為美軍輸送了43萬名的飛行員。要是日本人知道自己偷襲的對象擁有超過43萬名的飛行員,恐怕給他門十個膽子都不敢去招惹這樣的龐然大物。

    看情況這個時空的日本可不會去煽美國的臉麵,要是美國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歐洲,那還真有點吃不消啊。

    “加大招募力度。我要看到至少每年畢業5000名雛鳥。我說的僅僅是戰鬥機飛行員。還有戰略轟炸機的乘員也不能鬆懈,將來我們會擁有乘員10到14名的超級轟炸機,我打算裝備3000架左右。到時候可別出現有機無人的情況。”

    阿爾伯特.凱塞林頓時覺得自己肩膀上的擔子重了很多,鄭重的應道。“是,殿下。”

    剛要坐下,他想起了一件事。“殿下,從蘇聯回來的飛行員們匯報說蘇聯在不久前生產出了一款名為‘烏-2’的的初級教練機,操作性能甚佳,很適合初學者訓練。”

    “烏-2?”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應該就是蘇聯著名飛機設計師尼古拉.波利卡波夫設計的那款雙翼初級教練機了。這款教練機的設計原則就是“簡單可靠和造價低廉”,一直持續到1953年,總產量約33000架。

    它的機體采用鬆木骨架,亞麻布蒙皮,上下機翼間為鋼絲拉線。動力裝置選用1台M-11氣冷活塞星形5缸發動機,驅動一具兩葉木製螺旋槳,功率100馬力。

    這款教練機在生產之後立刻贏得了廣大的航空人員的喜歡,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易於生產維護,尤其操作性能奇佳,起降性能出眾的特點,為蘇聯培養了大批航空人才。

    “知道了,我會跟蘇聯方麵要份圖紙的。裏希德霍芬將軍,施通普夫將軍,你們的陸軍航空兵跟海軍航空兵也不能鬆懈。”

    “遵命,殿下。”

    62734/49157461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