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位元帥支持自己,總統勒布倫鬆了口氣,趁機又補充道。“沒錯,也許這次事件是英國人的陰謀也說不定。現在我們國內還沒有擺脫經濟危機,即使我們挑起戰爭人民也不會支持我們。人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幫助他們度過這個經濟難關的政府。如果因為這件事陷入戰爭中的話,恐怕政府會受到更加嚴重的指責!”他還要大展宏圖呢,可不想成為一個被人民趕下台的總統。

    會議一直持續到了傍晚時分才宣告結束。不少少壯派堅持趕走德國人,維護法蘭西的尊嚴。可惜他們的勢力比起保守派簡直不值一提。雖然這一天的討論看起來沒什麽結果,不過看看沒有任何動靜的英國方麵,明白人都知道趕走德國人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在英國的首相府也召開著緊急會議,商量著如何對付關於德國人進入萊茵蘭地區的方案。

    麥克唐納首相有些無奈的開口道。“其實上次雅尼克皇儲來訪的時候就跟我提過這件事。當時我沒表態,看來是被他誤認為是默認了,還是太年輕了啊。”不過他對此倒沒什麽太多的反感,在他看來德國進軍萊茵蘭地區,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畢竟,那裏本來就是德國人的。

    英國在上一次大戰中幾乎損失了整整一代人,加上英聯邦軍隊總共陣亡120萬人。英國打仗可從來沒死過這麽多人,就連在後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僅死30萬人而已。因此到後世英國人心中最大的創傷是一戰而非二戰。

    可一戰結束後,英國對戰場上敵人德國的態度遠比對盟友法國寬厚。

    其中原因就是英國的精英階層認為是法國將英國拖入了戰爭,甚至連擔任過英國財政大臣、陸軍大臣,英國首相的勞合·喬治都在公開場合多次宣稱,一戰是法國為1870年德法戰爭複仇所挑起的。他和大部分英國人認為,英國是被迫加入一戰的。

    法國是英國的協約國夥伴,英國需要給予法國一定的支持。但英國人同時也認為,法國是他們天然的敵人,是一個同英國完全不同的種族。

    歐洲占主導地位的為三大人種:以法國為代表的拉丁人種,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斯拉夫人種,以及以英德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種。(就連極端種族主義小胡子都認為英國人也是一個比較優秀的人種,多次想要把英國拉到自己的陣營當中,結果丘吉爾根本就不鳥他)

    現在,一戰結束,威廉二世和德國也得到了“應有的教訓”,在英國人看來,戰爭使德國重新回到了盎格魯-撒克遜的大家族。因此在賠款問題上,英國傾向於袒護德國。

    62734/49182465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