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仔細翻看了一遍,雅尼克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照門表尺的正反麵都標上了表尺距離。

    神經病啊!

    誰會去用反麵的表尺?!這簡直就是活生生的畫蛇添足!

    “總的來說,就像我剛剛說的那樣,武器是消耗品,不是藝術品,不需要這種華而不實的精雕細琢。隻要能保證發射機構,比如槍管、保險、機匣、槍機這些械核心零件的品質,其餘的你們想怎麽簡化就怎麽簡化。這樣你們也省工省時省錢,軍方也省了錢還能拿到更多的武器,何樂而不為呢?”

    雅尼克知道德國人仿佛患上了集體強迫症一般,把精雕細琢的理念深入到了骨子裏。

    可惜最後毛子用產能第一、做工第二的精神生動的給德國人上了一堂量變大於質變的課。

    “如果戰爭隻需兩三個月就能打贏的話就算我也不介意你們用造藝術品的心態去造武器,看著很好,用著也不錯。可要是像上一次那樣打上個四五年呢?!你們供應的起嗎?”

    玩藝術品,除非你比人家高好幾個層次,那還可以。隻高一個層次,數量可以抵消質量;平級,數量完勝質量。

    工藝再好也就是看著對方的傷亡數字聊以**罷了,都打輸了,也隻能抱著我殺了你更多人自我安慰一下了。

    在持久戰中,廉價的消耗品比昂貴的藝術品更具有實用價值。

    “我們德意誌不像蘇聯、大明、美利堅那樣地大物博。我們除了煤炭和鉀鹽外什麽都缺,這種無謂的浪費簡直就是犯罪。等我們擁有了足夠遼闊的土地,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時你們想怎麽精雕細琢我不過問,不過這十年,我要你們收起那些沒用的藝術細胞,我要的是絕對的產能!”

    眾人麵麵相覷,他們當然知道自己的祖國是什麽情況,也知道殿下說的完全在理,雖然心中甚是別扭,可也紛紛應允道。“明白了,殿下。我們會盡簡化工藝流程,增加產能的。”

    點點頭,雅尼克又試射了MP40和MP41,吩咐道。“拿紙筆來。”

    秘書拿來了紙和筆,雅尼克刷刷刷的畫出了一個彈匣草圖。這個彈匣是瑞典在二戰時期自行研製的M45衝鋒槍彈匣,是款36發的雙排雙進彈匣,在後世被譽為是最好的配用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彈匣。

    這款彈匣最大的特點就是前後寬度不同,前部稍窄,後部較寬,這樣彈匣截麵近似於楔形,采用這種形狀的好處是槍彈軸線並不與彈膛軸線平行,左右兩排槍彈與彈膛中心軸線都有一很小的夾角,推彈進膛時便於規正槍彈,故供彈可靠性較高。

    而前後寬度一樣的MP40衝鋒槍和“司登”衝鋒槍的彈匣在寒冷天氣裏就會出現彈匣收縮“擠壓”內部槍彈的現象,同時雙排單進的結構也不利於快速裝彈。而這種形狀的彈匣對汙物和溫差均不敏感,不但供彈可靠性好,手工裝彈也比較輕鬆,如果使用裝彈器的話,裝滿一個36發彈匣僅需6秒。

    62734/49198605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