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的金手指,就是後世的各種常識,在這個時代,都將成為強大的優勢!

    原時空的二戰期間,軸心國與同盟國軍隊在北非沙漠裏來回拉鋸,數以千計的坦克在利比亞的沙礫石塊上碾壓,正是在那裏,“沙漠之狐”隆美爾的部隊最終因缺乏燃料而全軍覆沒。造化弄人,就在德軍坦克上的燃料計量表顯示為零時,他們卻不知道離戰場不到100英裏的地方就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二戰後10餘年間,除了沙子什麽都缺的利比亞能出口的隻有兩樣東西,一個是生產印鈔紙張所需的細莖針茅,一個是英德兩軍在利比亞對決時打壞的軍車殘骸,它們被當作廢鐵出口。在年邁的利比亞伊德裏斯一世國王的口袋裏,往往隻有不到5美元的零花錢,他實在不願當這個君主,好幾次寫信想退位,但都被別有用心的部落酋長們給阻止了。而在國際上,隻有美國設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地能勉強讓世人想起還有這麽一個國家。

    到了50年代中期,越來越多的地質學家推測利比亞有石油。1955年,利比亞王國頒布《石油法》,提供幾塊較小的特許開采地。1957年,利比亞實行第一輪開采招標,17家美歐公司奪得84塊特許地的開采權。然而勘探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因為利比亞實在太落後了,誰要打電話給美國公司總部,就得坐飛機到意大利去打。地質學家也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二戰期間,德軍在利比亞沙漠裏埋設了300多萬顆地雷,工程師和鑽井工人常被炸死炸傷,各公司不得不給勘探隊配備排雷分隊,甚至不惜重金把當年作戰的德國老兵請來幫助排雷。

    很長時間裏,利比亞的找油行動令人失望,包括英國石油公司(BP)在內的諸多大公司甚至已經準備打道回府,但到了1959年4月,美國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SONJ)在快要放棄的試采區終於打出一口高產油井,當班工程師在給公司總部的信中寫道:“這回利比亞中了頭彩。”

    以此為發端,到1961年,利比亞共建起10座產量驚人的大油田,昔日的窮國一躍成為西方大國爭相拉攏的對象。而且,利比亞出產的都是“可愛”的低硫原油,這對近在咫尺的歐洲越來越龐大的汽車用戶來說太理想不過。

    到1965年,利比亞已是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國,日產原油300萬桶以上,占世界輸出原油的10%。利比亞石油出口的激增,顯著地影響了世界油價。

    更重要的,就是利比亞的位置有利,不需要走蘇伊士運河,也不需要走好望角,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運到歐洲來!

    而那些石油開采的地點,雅尼克都了若指掌,他甚至不需要派人前去確認,直接把石油生產煉化基地建設出來,就可以等地下的石油噴發而出了。

    雖然現在大明的石油正源源不斷的運到德國,可到了戰爭期間誰也不能保證這條運輸線的絕對安全。即使加上羅馬尼亞雅尼克還是覺得不夠保險,隻有利比亞那短時間內取之不盡的油田,才能讓人稍稍放心。

    裏賓特洛普卻一頭霧水,據他所知那地方就是個貧瘠的沙漠而已。“那殿下,要是他們問起用途……”既然要租,那總得拿來幹什麽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