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國印製了大量逼真的假鈔,用來擾亂盟國的市場和套購物資。

    將假鈔作為一種戰爭武器並不新鮮,也不是德國人的發明。用偽鈔擾亂敵對國的經濟,是戰爭在貨幣領域的一種延續。假幣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戰爭時期就曾製造對手波蘭流通的貨幣。拿破侖曾經批準印製假冒的奧地利和俄國紙幣;美國內戰時,南北雙方為了打擊敵方財政係統,也曾廣泛使用假賬單。

    事實上,二戰期間英國也建立了自己的造假隊伍——“A”技術小隊,但他們的工作被限製在偽造護照、文件、郵票和偽裝用品的製造上,從來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假鈔製作。

    他們倒不是沒考慮過,1940年英國特情組織的負責人拜會了首相張伯倫,詢問內閣在敵人領土上散播偽造的德國馬克的可能性和可取性。張伯倫總結道,英鎊和德國馬克的實力懸殊,“如果德國報複,我們明顯會比他們的損失大”。

    英國人有顧慮,可德國人卻沒有。德國刑警長官亞瑟首先提出製造假鈔的建議,由萊因哈德批準,黨衛軍伯恩哈德·克魯格行的假鈔陰謀正式啟動,這個陰謀命名為“安德魯行動”(安德魯行動常因其主管軍官的姓氏而被誤稱為“伯恩哈德行動”)。

    戰爭後期被解救的一名印刷工人計算整個行動生產了大約價值一億三千五百萬英鎊的假鈔。雖然這極有可能低估了假鈔的總體價值,但這一消息依然讓世人震驚。

    1945年2月,英國財政大臣下令收回所有正在流通的十元英鎊,隨即向公眾宣稱這一前所未有的舉動並不是因假鈔危機而起。1946年初,帶有橫穿紙幣金屬條的防偽紙幣取代了所有其他麵值的英鎊。人們今天仍然能夠從正在使用的紙幣上辨認出這些金屬防偽標誌。

    截止1951年1月9日,英格蘭銀行總共收集到1860223張麵額不等的假鈔,截止1959年,總共收集到三百多萬張。假鈔被悉數焚毀,但這些並不是所有“安德魯”紙幣的終結。

    聽到雅尼克的假鈔計劃,萊因哈德毫不猶豫的應道。“我明白了,殿下。”

    “第二個計劃,你要建立一個秘密部門,召集金融類人才。這些人不能是容克貴族一派的,也不能跟猶大人有牽扯,我要身份絕對幹淨,而且忠於皇室的。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調查德國國內的金融家、企業家、商人。不管是容克貴族,還是猶大人或是普通企業家,皇帝以下全部給我徹查!將那些不幹實事,專門靠投機倒把,放高利貸,囤積居奇的蛀蟲都給我挖出來,明白嗎?”

    這件事他提前跟威廉二世提過。威廉二世問他找到那些人的證據後呢?要怎麽處置他們?

    雅尼克的回答很簡單。“普通人跟猶大人之類的直接抓起來,財產充公,人員全部扔進集中營裏,幹活幹到死。那些勢力大的的暫時隻能放過他們,先把他們養肥了,等將來一塊清算。不過爺爺,您得警告他們別太過分,如果他們太過貪得無厭,我也不介意用法外之法處置他們。”

    威廉二世點點頭,這孩子想的還真周到。

    62734/49265659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