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二戰蘇聯大名鼎鼎的伊爾-2攻擊機。

    1941年7月1日伊爾-2在白俄羅斯貝爾齊納河和Bobruysk地域首次參戰,表現了強大的攻擊效率和抗毀性。從此,伊爾-2成為紅軍對地攻擊機的中堅,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和同時代的強擊機不同,伊爾-2的裝甲同時構成飛機承力結構的一部分,飛機變得非常堅固,而又不至於另外附加裝甲板使飛機增重太多。飛機的裝甲可以經受小口徑槍彈、炮彈破片、榴散彈的直接命中,飛行員可以在目標區域上空從容地對目標進行多次攻擊。在熟練的飛行員駕駛下,伊爾-2也可以和敵方戰鬥機進行空戰。

    見雅尼克對這架飛機沒什麽速度要求,隻需要堅固的裝甲防護一定程度的載彈量,眾人並沒有露出什麽難色,紛紛點頭應允。

    “大家應該知道以現有的技術進行水平投彈時,炸彈下落時水平方向有初速度,受重力和空氣阻力影響,飛行軌跡不確定,精確度不高。就算一口氣投下上千顆炸彈也不一定能命中目標。所以我需要一種高效率的,隻需要一顆炸彈就能摧毀目標的轟炸機。

    為了實現這種高精度轟炸能力,這種飛機要從空中以接近垂直的角度衝向目標,在500至200米的高度上投下炸彈,然後安全拉起。它不需要有特別好的爬升,但要注重對俯衝時候的穩定性,另外它需要足夠的載彈量,我希望它能帶一到兩噸的炸彈。”聽到一到兩噸載彈量的時候所有人又麵露難色,雅尼克無奈的補充道。“這載彈量並不是硬指標,但不能低於半噸,這是底線。”

    至於最後一種,雙發轟炸機的話能選的機種就不少了。德國的,英國的,美國的,蘇聯的,甚至是法國意大利的都不乏優秀的機種。選來選去雅尼克挑中了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的DH98“蚊”式轟炸機。

    這款轟炸機被譽為二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

    首先,“蚊”式是一架全木質的飛機;其次,“蚊”式是1939年到1945年間世界雙發軍用飛機中用途最廣泛的飛機,隻有德國的JU-88能夠與之匹敵。對於全金屬時代,這種飛機似乎是落伍的,但“蚊”式飛機卻在二戰中有了令人驚訝的戰果:出動近四萬架次,投彈十萬顆,僅有254架被擊落,戰損率為0.63%,不到其它轟炸機的1/3。

    蚊式能炸也能鬥,不用帶炸彈的輕裝蚊式在飛行速度上超過了雙方幾乎所有的戰鬥機,四門20mm機炮和4挺7.7mm機槍構成強大的火力,木頭機身還很難反射雷達波,使德軍處於難發現、追不上、打不過的窘境。後來蚊式還加裝了雷達,變成了一種性能優異的夜間戰鬥機,在夜間更加無敵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