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下麵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眾人無不麵露難色。畢竟前兩年服役的英國“鬥雞”式戰鬥機時速才250公裏每小時。現在雅尼克的要求600公裏每小時,有點強人所難了。

    雅尼克也看出眾人的反應,笑笑道。“我並不是要大家馬上研製出來,就像剛剛說的坦克一樣,大家有五年的研製時間。我想這時間應該足夠了。”原時空的bf109是德國空軍在1934年發出招標的,當時巴伐利亞飛機廠(即Be)主任設計師梅塞施米特的隻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研製完成。雖然現在跳過了bf109直接研製fw190,可五年的時間加上他給出的設計方案,應該足夠研製成功吧?

    果然,聽到雅尼克給出的期限後眾人的臉色終於放鬆下來,紛紛點頭。

    至於BF109,雅尼克不知道取舍了。

    Bf-109戰鬥機是德國第一種進入實用的懸臂下單翼、起落架可收放的軍用機。在外觀上采用了更多的直線修形,在構造上它合理選用了高強度薄鋁板和精密壓鑄件,反映出當時德國工業技術的先進水準。

    它不僅二戰中擊落敵機最多的戰鬥機,更是二戰德國空軍的標誌,也是二戰德國空軍王牌的搖籃。號稱“非洲之星”的王牌飛行員馬爾塞尤駕駛Bf-109F型“黃色14號”座機曾創造一天擊落12架敵機的戰績;德國頭號王牌哈特曼少校長期使用的也是Bf-109K型飛機,他個人擊落敵機352架,創造人類戰爭史上的空戰絕對記錄。

    可這種飛機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是其單翼梁設計十分落後,直接導致BF109從出生就勢必是一架保守與落後的飛機。單翼梁帶來的結構強度不夠,導致起落架隻能安裝在翼根處。起落架之間間距過小,起降難度加大,,加上高高抬起的機首阻礙了前方視野,使得Bf-109在起降時非常需要技巧,讓很多新飛行員很不適應,據統計在損毀的Bf  109  中有10%是因為起降事故造成的。

    因為改進空間有限,後期的Bf-109已經進入了加水加麵的死胡同,在不斷提升火力和速度的同時被迫提升機體重量,而機體重量又迫使繼續增強發動機馬力與機體結構,這樣一來又導致重量攀升,結果就產生了BF-109K4這種極端的機型(但即使是這樣K4型仍然擁有可以與所有對手對抗的爬升性能和火力,對於一架30年代的老機型,這並不容易)。

    諸如此類的種種原因讓雅尼克猶豫到底要不要搞出Bf-109。

    62734/49271932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