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辦法從增稅和增加穀物上繳定額到沒收全部財產以至最終被放逐。到30年代中期,大約有10萬家庭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和哈薩克。大規模的集體化開始於1929年,是在黨的積極分子脅迫下和經濟製裁的威脅下進行的。從1929年10月到1930年3月,集體化農場的百分比從9%增加到了65%,而到1935年底則超過了90%。群眾對集體化進行了抵製,形式有暴動、宰殺牲畜和破壞機器,而得到的回答則是增加已經很高的上繳定額和沒收口糧。結果,造成了1932年到1933年的大饑荒,死亡人數高達500萬到700萬——這是和平時期發生的前所未有的人為大災難。從俄羅斯來的移民被安置到荒無人煙的農村。傳統的烏克蘭農村則已經基本上被毀滅了。

    這也就不難理解原時空進攻蘇聯的德國軍隊得到了大量蘇聯老百姓的支持。德軍所到之處,受到了烏克蘭人民的大肆歡迎、公開支持,很多非俄羅斯民族紛紛向德軍投降,他們認為德軍的到來“解放”了自己。

    一名德國士兵在回憶他們入侵烏克蘭的情景時寫道:“在每一個村莊,人們都捧著一束束鮮花歡迎我們,這種場麵比我們進入維也納時還要熱烈。”

    鮮花隻是人們歡迎德軍將士的一種方式而已。德軍每到一個村莊,當地村民都會熱情地拿出食物和水招待他們,給他們彈奏音樂,模仿納茲軍禮向他們致敬:“烏克蘭人民衷心感謝我們的解放者——英勇的德軍戰士們!”

    可惜那小胡子殘暴的種族政策卻白白葬送了這送到嘴邊的盟友。

    這個時空雅尼克當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之稱,隻要給烏克蘭人施行點點的善意,那整個歐洲的糧食就不用愁了。不但糧食不用發愁,雅尼克還能想象得到那些對大胡子的統治深惡痛絕的烏克蘭人很輕易就能組成一支軍隊。

    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

    有點小遺憾的是沒能早穿越幾年,沒能遏製住蘇聯人自主研發坦克的勢頭。就在去年5月分,蘇聯完成了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案並試製出一輛樣車,在列寧格勒附件接受了簡短的路麵行駛測試後,該方案被命名為“1927年式MS-1小型護衛坦克”,其後被正式定型為“T-18”。

    明年,也就是1929年,T-18的總產量會開始提升,但隨著蘇聯紅軍總參謀部對於裝甲部隊作戰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T-18在各方麵的性能都顯露出明顯的不足。之後他們會改進出T-20輕型坦克,然後是T-24,T-26,T  -28,一直到大名鼎鼎的T-34坦克!!

    一旦t34量產,德軍裝甲部隊優勢就會被削弱,t34的一發炮彈也許就能奪走五位寶貴的坦克駕駛員,德國裝甲部隊的損失會成倍增加。很有可能重演原時空的悲劇,一路退到柏林去。也許威廉二世活不到那個時候,那躲在地下室裏拿著PPK朝頭上扣動扳機的就該是他了。

    62734/49322902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