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匠人一般都是清水,或則直接插進地裏。”宇文儒童解釋道。

    停頓一下,略微猶豫宇文儒童繼續說道:“其實淬火的關鍵,並不在於材料,而是對於溫度的掌控;武器必須通紅,這樣才能讓整個武器從內到外都淬火,等到內部還有一絲火光的時候,就必須立即取出來。

    因為淬火過了,整件武器就比較脆。”

    這應該是宇文家的一種秘訣,鄒羽點點頭表示了解。想來也是,如果隻是淬火材料,古人肯定都試驗過了。

    “淬火,冷卻,是兩個關鍵的程序,淬火的關鍵在於溫度掌控;而冷卻的關鍵在於水!水質要清澈,水溫不能太低,水溫過低,同樣會讓武器變得脆弱。水溫也不能高,高了冷卻慢,還讓武器變軟。”宇文儒童繼續講解道。

    “好!有機會我試一試!”鄒羽點點頭說道。

    鄒羽這次還是想給自己打一支棍,以他現在的力量,輕了不趁手,做成刀體積又太大,長槍和馬槊,相對來說技巧要求高;錘又比較短所以還是棍子合適。

    這次他還是打算用最習慣的雙棍,精鋼與精銅混合而成,兼具硬度和任性,可以解鎖更多…不是,可以使用更多招式。

    “唉!想到棍子,怎麽就想到家裏那兩位韌性好的,難道是憋太久了。”一麵等著鐵汁出爐,鄒羽一麵胡思亂想著。

    雖然現在鑄造精良的武器,采用了水車帶動鐵錘來敲打,不過鄒羽還是喜歡自己動手,因為水車即便用了一套齒輪帶動,速度任然不夠快。

    鐵汁和銅汁混合熔煉好了之後,倒入準備好的模具,兩根一米長通紅的棍子,就躺那那裏。

    在等待的時候,鄒羽光著胳膊,套了一件牛皮猥瑣在胸前,棍子稍微冷卻成型,他就一把提起模具,把棍子倒在鐵氈之上,隨手抄起旁邊一個長約五十公分,人頭大的鐵錘,敲了下去。

    “當!”的一聲,火花四濺。

    “當!當當!當當當!”由慢到快,一錘接一錘的敲打,隨著火花四濺,一些碎屑跟著掉落在旁邊,那是棍子中的雜質。

    鄒羽專注的敲打,不停的來回敲著,手臂粗的棍子慢慢的變小,變長。

    敲打的聲音一直不停歇的響著,等到棍子冷卻得差不多,又才丟進炭火中加熱。加熱是便於敲打,畢竟冷卻的棍子單純人力,還沒有辦法鍛打。

    如此反複的敲打,一直持續了十次,等到天黑,躺在鐵氈上的棍子,已經變成了手腕粗細,一米五長,略帶黑紫色的棍子,看上去就很厚重。

    鄒羽掂量了一下,棍子重量在一百六十斤左右,兩根就有三百多斤,用來戰鬥正好合適。

    隨手揮舞兩下,鄒羽就把棍子放下了,剩下的事情,就要交給那些巧手大匠,他們有辦法把棍子做出一個接口,以及在棍子表麵刻出紋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