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人,一麵提醒各地百姓注意防範,另一麵也讓地方官員收集信息,開春之後,進行征討。

    整個北方地區,山寨土匪,可以多如牛毛,幾乎每一座大山,都有那麽一個山寨,多的上千人,少的幾百人,大部分都是被逼落草,即使部分參加了乞活軍,還是存在不少人,因此鄒羽肯定不會趕盡殺絕,不過對於那些作惡多賭人,也不介意礦山多一些勞動力。

    等忙完春耕之後,派出軍隊,滅那麽幾個,殺雞儆猴,相信能很快把整個治下清理幹淨。

    回到太原,不出所料,李靖也剛剛撤軍,隻不過他把騎兵留在了馬邑,防備突厥人,同時也是看守薛延陀人。

    夷男很信守諾言,遷移過來二十萬左右的族人,隻不過是以老弱婦孺居多,更多的青壯和年輕婦女,則向貝加爾湖遷移,這樣做了兩手準備,突厥想要報複他們,不但需要奔赴幾千裏,還需要穿過沙漠,這樣一來,他們就能從容做出應對。

    雁門郡,馬邑,善無,安置了一半,另外一半安置在太原附近,這樣不但方便治理,而且分散了他們,就算鬧事,也成不了氣候。

    秦瓊守雁門郡,加上一個已經投降,熟悉地方的尋相,再以尉遲敬德鎮守雁門關,完全就沒有問題。

    因為現在雁門郡足足有,步騎四萬人,鄒羽並沒有下令撤回騎兵,隻是讓秦瓊挑選降卒,籌齊五萬大軍。

    這是因為雁門郡不但要防備突厥人,還得防備梁師都,馬邑一帶,可不像雁門關,沒有雄關,自然需要更多的軍隊。

    李靖出征草原,帶回來三千多,曆年來,被俘的婦女,為了她們的生計,就近選擇了雁門郡的士卒,為她們分配了家庭。

    薛延陀帶來不少牛羊,雖然不好侵吞他們的私人財產,但是可以買羊毛啊,等這些婦女在這裏成了家,明年就在雁門郡設置羊毛加工作坊,直接就地製作羊毛衣服,不但方便,還能就近安排一些婦女參加工作。

    要想社會穩定,就得有足夠的工作崗位,那怕是種地,百姓暴亂就隻有一種事情,兩個情況。事情就是活不下去,大量的百姓活不下去了;這種事情隻有兩種情況才會造成。

    第一就是皇帝亂用民力,無人種地,又不開倉增糧,百姓沒有糧食吃;第二就是土地兼並嚴重,土地都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去了,普通百姓沒有地,當然也就沒有糧食,自然也就活不下去。

    鄒羽雖然沒有那位老爺子,讓所有人吃太飽的本事,但也知道食物多樣性能夠增加產出,因為通信的不發達,許多食物,都隻有本地人知道,或則隻采集野生的食用,這一點就是最方便改進的一點。

    這個年月,百姓種植糧食都來不及,哪有心情去實驗其他的作物,當然也就錯過了許多東西,鄒羽又不一樣,畢竟見識太多,即使沒有種過,至少吃過,這就是一個方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