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槊兵當然不會單獨出動,弓弩手在後射擊,長槍兵,盾兵,護衛左右,逐步推進。

    “轟!轟!轟!”馬蹄聲響起,三百重騎兵,手持長矛,衝向突厥人,在他們後麵,是五百輕騎兵。

    這八百人,就是鄒羽最後的底牌,三百明光鎧,是大興城最後的庫存,他沒有獎勵給基層將領,而是打算組建重步兵用,不過有了薛延陀的戰馬,正好組建一直騎兵,彌補被秦瓊帶走的重騎位置。

    隻不過這一直重騎,隻有騎兵穿著明光鎧,戰馬和馬槊兵一樣,都是雙層皮甲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對付突厥騎兵,已經足夠。一般騎兵對戰,都是衝著騎士去的,哪有時間和機會去搞戰馬,因此戰馬有皮甲保護就行了。至於騎兵,要知道明光鎧本身就是為將領製作,是除了遼東鋼甲,最好的盔甲之一,防護能力自然出眾。

    突厥騎兵武器砍上去,根本無法破防,而他們隻需要端著長矛刺就可以了。

    當然,這隻是主力這麵打得突厥人狼狽,還是有許多地方被突厥人破開陣型,大肆砍殺。

    乞活軍雖然剛成軍不久,甚至訓練都不多,不過表現出來的鬥誌,士氣,許多正規軍都比不過,麵對突厥人,沒有退縮,沒有膽怯,即使是受傷,也還在拚命。

    因為他們都知道,退縮也是死路一條,在戰前,鄒羽就安排人把所有饒住址,姓名,家庭成員進行燎記,並且每人身上還有一個木片的身份牌,雙重保護,保證了他們的信息不會遺失。

    幽州,並州,遼東,已經劃出了大片地方的土地,房屋都已經準備好了,戰後任憑他們挑選地方定居。

    而且鄒羽保證,即使用光永豐倉的糧食,也會保證所有人不會挨餓;這一路上行軍,訓練,每餐一碗羊肉湯,一日三餐吃飽,也是所有人都非常滿意的一點,因此沒有人介意為這樣的將軍賣命,何況不定就能拚出一個富貴,豈不見那麽多低級將領,都是普通乞活軍挑選出來的;稍微識字的人,也被提拔成了書吏等文職。

    也正因為乞活軍如此拚命,以步戰騎,才能保持著不敗,甚至殺得突厥權寒;還有一點,始畢可汗對於附庸部落,有些吝嗇,每次戰利品分得都隻是一點湯湯水水,因此讓許多人並沒有全力拚殺的決心,擔心損失過大,會被其他部落吞並。

    這是草原部落的通病,都不想別的部落壯大,擔心威脅到自己族群的地位;或則草原物資本身就比中原,更加匱乏,一點一滴,更加重視,更加在意,分一點出去都得心疼。

    自己部落為了生存,冬季的時候,還會趕走老人,又怎麽舍得救濟別人,就像草原土撥鼠,不停的往自家洞裏藏糧食,別人餓死,管我何事?

    這一點就是中原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中原百姓同樣節約,但因為糧食是自家種植,不是搶來的,所以在鄰居,親朋,甚至路人受災的時候,不介意伸出援手。

    這雖然是道德品質的表現,同樣也是人性和獸性的區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