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家老店”的招牌是老木匠張頁鬆幫著做的,字體是楊如謙校長親筆書寫的,遠遠望過去顯得古樸而厚重。

    店名是夏曉數給改的,在他看來,曲尚義兩口子不止鍋貼做得好,其它炒也相當拿手,兩口子年紀也不算太大,將來發展空間還大得很呐,不定,將來在餐飲一行還能闖出些名堂來呢!

    “曲家老店”,這名兒含蓄、自然、貼切、還容易上口……能大能,能進能退,好名字!

    夏曉數他們四個進店的時候,裏麵差不多快客滿了。

    “哎喲!幾位快請進!”著話,麥大嫂熱情地張羅著請其他客人讓了讓,特意給夏曉數他們騰了一張位置合適的餐桌。

    “主食就吃鍋貼吧?葷素搭配開,幾位難得來一趟,我就不安排大夥兒點菜了,就後廚那點食材,讓老曲盡量給幾位炒幾道可心的菜,大家多提意見啊!”

    “那您就看著上菜吧,晚飯嘛!別弄太複雜了。”夏曉數笑著回應道。

    “好的,好的!幾位先喝點茶,我這就去布置。”罷,麥大嫂拎過一壺好茶擱桌上,轉身回後廚張羅去了。

    就著“曲家老店”的陳設,四個人坐那兒閑聊了一會兒,甘九冒也沒把齊海芸母女當作外人,著著就話歸正題了。

    “你托我那事兒我打聽清楚了,蕭萬誠走背字兒可不是三年五年了,眼下,他家最大的麻煩是房子一旦被拆遷,他家既拿不上回遷房的房產證,也拿不到拆遷補償款,他父母馬上就得上別處另外租房子住,老兩口有些認死理,死活就要當釘子戶,跟拆遷辦鬧得挺僵的。”

    “哦!蕭萬誠少也有四十大幾了吧?他爹媽應該七旬上下了吧?這成當釘子戶,斷水斷電的,吃得消嗎?”夏曉數隨口問道。

    “白老兩口在那兒硬撐,晚上蕭萬誠回老房子那兒值守,前前後後,大大鬧過好幾回了,你們還別,蕭萬誠還真有些辦法,人也夠有韌性的,這都五六年了,那一片愣是拆不了。”

    “好家夥!這都五六年了啊?”夏曉數隨口回應道,與此同時,將蕭家的基本情況向齊海芸母女倆做了簡單的介紹。

    “哦!聽甘師傅這話,蕭家老房子那一片應該不止他們一家釘子戶吧?”齊海芸隨口問道。

    “他們所住的那棟老樓一共現存七家釘子戶,其它單元樓零零星星也有幾家,我打聽過了,蕭萬誠是釘子戶的頭兒。”甘九冒笑著回複道。

    “原來是這樣啊!那……這位蕭先生有點兒不講理了吧?城市改造,辭舊迎新不好嗎?”齊海芸隨口問道。

    “媽!這事兒既然都跟夏總扯上關係了,事情肯定不簡單的,甘大叔!蕭家的老房子原先是公房吧?”此言一出口,倒還顯得金鄴玉挺老成的。

    “金姑娘的差不多,不過,他們那一片的公房手續還挺複雜,簡而言之吧!蕭家手中原先有幾張收據,拆遷辦那邊也認賬,可惜,找不著了。”甘九冒笑著解釋道。

    一聽這話,夏曉數就覺著老蕭家這忙可不是那麽容易幫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