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柔卻說道:“老師雖然製止了大漢的頹勢!但新政惠及的地方也隻有司隸一代,大漢其他州郡,老百姓依然過得艱難,雖然沒有餓殍遍之狀,但時常還是有老百姓餓死,天下的老百姓過太辛苦了!”

閻柔雖然是貧苦出身,但畢竟那些都是小時候的事情,成為方德弟子之後,他的待遇已經不輸給那些門閥士族的子弟,更不要說後來被方德帶到了洛陽城,這個天下最繁華的地方。

然後便是在這洛陽城一待接近十年,雖然也被方德安在洛陽城鄉村成為薔夫。

但洛陽村四周是方德第一波改革的正中心,他看到的隻是方德的新政,讓整個洛陽城日新月異快速發展起來,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甚至他自己就是改革的參與者。

而後攤丁入畝普及在整個司隸,農會大發展,門閥士族被方德清除,整個司隸進入快速發展的道路,不敢說達到人人吃飽,小康盛世,但在司隸附近,閻柔的確沒有看到過餓死了呐,他看到的隻是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變好。

哪怕後麵袁紹起兵造反。雖然80萬大軍聲勢浩大。但袁紹一直是處於守勢,大軍都沒有進入到司隸範圍內,而後更是被方德快速擊敗,對司隸影響力有限。

閻柔看到的隻是攤丁入畝之後百姓的生活快速好轉,畢竟一下子少了幾十萬官老爺要供養。生活想不好轉都難。

便以為整個天下在方德的行政當中也快速的變好,都和洛陽城的農村,司隸的農村一樣。

但這次他修鐵路出了司隸之後,卻發現大漢大部分地方還是和他小時候記憶一樣,貧窮落後,百姓生活艱苦,甚至每年都有不少人被餓死,這不是一個兩個地方這樣,而是他經曆的地方大部分都這樣。

畢竟袁紹在中原征招了80萬大軍,還有幾百萬民夫,糧草錢財更是大肆收刮,因為這場戰爭中源八州的經濟受到了重創,可謂國困民窮。

閻柔本以為新政會改善這些老百姓的生活,但從他看到的情況來看,並沒有!

這讓閻柔意識到大漢還是沒有改變,最起碼大部分地方是沒有什麽變化的。

這也是他不願意在冬天停止徭役的原因,因為在他的工地上,這些百姓一日三餐,還有少許錢財,讓他們在工地上可以活下去,但要是停下工程,他們說不定會被餓死或者凍死。

方德不認為自己是上帝。他能改變的地方也隻有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所以聽到這些雖然有點難過,但卻也不會怪罪自己。

方德看著閻柔道:“老師能做到的事情已經盡心全力去做了,能改變的也隻有司隸一地了。大漢以後的未來就靠你自己,看不慣這些就自己去改變,大漢的未來是你的。”

閻柔道:“老師的教導弟子會謹記的。”

和方德聊完之後,閻柔帶著大量的羊毛布,羊毛離開了這裏。

方德看著閻柔非常欣慰,這股悲天憫人的感情,尤其是對百姓的同情非常像現代人,他總算是教出一個三觀和自己接近的人,閻柔可以帶著方德的理想繼續去改造大漢。

要知道這個世界的道德和方的現代社會的道德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