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草原!”皇甫嵩吃驚道!

    分封製度在大漢可不是什麽好製度。

    當年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為了集中反抗項羽的力量,劉邦收服了魏王、韓王、河南王、常山王、殷王等多位諸侯,還發布聲討項羽謀害義帝,號召諸侯王聯合起來共同征討的檄文。在彭城戰敗後,劉邦又極力籠絡九江王英布、魏國相國彭越,又立韓信為齊王,以收服人才。這些舉措都無形中保留了諸侯王的地位。

    等項羽戰敗烏江自刎,劉邦奪得天下,建國號為漢。已為中華大地最高統治者的劉邦此刻麵臨著一個兩難的抉擇:麵對楚漢爭霸留下來的諸侯王,是留還是棄,對於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是封王還是不封。

    可能是項羽的下場警示了他,思考再三的劉邦最終還是選擇了封王,公元前202年,劉邦論功行賞,大者封王,小者封侯,冊封異姓王7個以掌握封國內的軍政大權。

    雖說劉邦為了平息局勢而選擇了封王,但這隻是劉邦的權宜之計。事實也證明封王帶來的和平局麵難以為繼。劉邦的後半生就在平定這些諸侯王的戰鬥當中,以至於整個華夏民族的元氣大傷!

    劉邦在誅滅諸多異姓封王後,深刻的認識到異姓封王的不靠譜,但他卻沒有認識到封王製度本身的問題,而是認為問題出在封王之人不可信任,於是他改用劉姓宗親取而代之,如楚王更為劉交、淮南王改為劉長、梁王交由劉恢擔任

    自家人當然讓劉邦更為放心,劉邦也終於達到了他的真正目的---建立劉家天下,但他孫子漢景帝劉啟所遭遇的“七國之亂”,卻宣告了劉邦那封王拱衛劉氏江山計劃的破產。

    連自家人都不能相信,還是武帝用推恩令才徹底解決了大漢境內的諸侯王,所以分封製度在大漢上下看來是一個非常爛的製度。已經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當中!

    所以皇甫嵩才沒有想到方德會翻出這個製度!

    方德笑道:“在中原自然不能用這個製度,這隻能引起大家的野心,但在草原上有不一樣了,草原環境惡劣,方圓千裏也不過隻能養活幾萬人,要是我們把整個草原分裂成幾十個大小相當的國家,這些諸侯王隻有幾萬牧民,上千士兵,在大漢境內不過是一個縣令而已,這樣的諸侯會有什麽野心!”

    “草原疆土遼闊,比我們大漢都要大好幾倍,這樣廣闊的地方,我們大漢不掌握,必定會產生一個強盛的帝國,以前的匈奴人,現在的鮮卑人就是如此誕生的,但是我們把整個草原分裂成為幾十個國家,這樣這些國家對我大漢而言不過小國寡民,就不足為患了!”

    皇甫嵩擔憂道:“要是草原上也出現像檀石槐一樣的天驕,他們統一草原,有了我大漢的技術製度,那我們將會麵對比匈奴人,鮮卑人強大10倍以上的敵人!”

    方德無奈道:“真要是出現這樣的人物,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隻能自強不息,大漢比草原富裕百倍,同等情況下草原根本不可能是大漢的對手!而且分封之後,最起碼草原成為了我們大漢的了,以後草原和大漢爭鬥也屬於我們大漢自己的矛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