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不是1世紀,海邊遠遠不如內陸發達,除了幾個大型對外港口,其餘海邊人普片向往內陸,這個時代來海邊討飯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上輩人在內陸失去土地,迫不得已來海裏撈食。

    在方德開出,有房分,高薪,子女免費教育習武的條件後,造船匠們根本沒有受到微弱的鄉土意識阻擾,根據地做工。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鄉土意識,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海邊有了土地和船廠,自己本身就是資本家,根本不想給方德打工。

    方德也無所謂,而是幫助他們在北海郡收集物資,讓他們可以快速在這裏建立新的造船廠,並且給他們下訂單。

    這樣有良心的領主,大家也就同意在這裏待下去了,北海郡的造船中心快速在這裏修建,很快這片荒涼的海麵,變得生機勃勃。

    在簡易的造船廠中已經完成了六艘五百噸排水量的傳統沙船,這些船采用硬帆,本時空百分百的技術,當然方德也提供了一些建議,因為這是要到深海當中的漁船,方德就讓他們改變平底船,變成尖底,這樣重心底,更加適合在海上航行。

    當然除了這裏方德還把自己前世看過的各種海船型,製作出型模型,這給造船老手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原來船還可以這麽造。海船的建造速度在方德的提醒下進度飛快。

    方德魚肉滿倉的願望很快可以實現。

    即便現在,方德每都可以在海洋當中收獲上萬斤海魚,雖然不能在深海當中,但方德製造出大型漁網,而後用船在沿海布網,這樣的收獲也不,這些收獲的魚被簡單的加工,煮熟後密封成100斤重的木桶當中,而後運輸到根據地的各個城市當中,成為學生的食物,士兵的食物,農民的食物,這減少了根據地對糧食的消耗,這一斤魚就可以減少斤麥的消耗。

    而這魚基本上每都可以捕獲,麥一年卻隻能種上一季。

    除了漁業,來到大海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得到食鹽,這個時代鹽業可是高收入行業,可以和鐵並立,鹽商更是土豪的代名詞。

    而對方德來技術含量低,但利潤高的行業,其他人還需要煮鹽,方德卻已經升級到曬鹽的地方,為了讓海鹽成為自己的支柱產業,為了將來新建曬鹽廠,方德甚至在鹽場附近建立了一個水泥產業,專門用來建設鹽田。

    而後,方德在琅琊郡沿海專門開辟了百萬畝的鹽田,全部用水泥鋪設地麵,氣良好的時候可以每生產上萬石精鹽,這這些隻需要工人道鹽田裏運輸,減少了九成的勞動力,每斤鹽的成本不到1文錢,但哪怕是以10文錢賣出去,也是世麵上價格最低的精鹽,其他人都是0-40文。

    方德的低價精鹽自然把這些高價精鹽打的落花流水,鹽業成為根據地新的支柱產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