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曆史當中,隋煬帝楊廣為了準備擊高麗,調兵征糧,舉國就役,致使“耕稼失時,田疇多荒“,“穀價踴貴……米鬥直數王薄百錢“。河東的涿郡和山東的東萊是隋進攻高麗的軍事基地,這一帶人民負擔的兵役和徭役最沉重,加以水旱災荒不斷發生,因此農民起義首先在山東爆發。

    就在煬帝大舉進攻高麗的前一年,即大業七年(六一一),山東鄒平(今山東)人王薄,率眾於長白山(今山東章丘、鄒平境內)起義。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以相號召,歌辭說道;“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矛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於是逃避兵役的人多歸附之。

    二征高句麗的時候,楊廣剛剛出國,馬上就有楊玄感的反叛,造成此次戰役取消。這明顯是有人在拖楊廣的後腿,可見楊廣的對手不止有高句麗一國,還有大隋境內眾多的反對勢力。

    現在雖然方德在離開大隋的時候沒有聽到有什麽人造反,但想來這次戰果傳回大隋,反對楊廣的勢力,必然開始搞事。

    這點方德還真沒有預料錯,雖然這個時空的大隋更加強大,但楊廣剛剛到遼東,王薄就在長白山聚眾起事,王薄的義旗剛一樹起,山東各地紛紛響應,竇建德在高雞泊(今河北固城縣西南)造反。翟讓聚眾在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造反,頗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感覺。

    石之軒卻嚴肅道:“哪怕再困難,本座也會撐起大隋的一片天。”

    天下太平這本是碧秀心的心願,在碧秀心死去後,這個心願被石之軒接管,他是不會讓人把大隋的盛世破壞。

    方德聽到這話有點傻眼了,你這是邪王石之軒,還是大隋國師宇文拓,不會跑錯片場了吧!這是你邪王的人設?

    燕郡城外早,文武大員早就等到了消息楊廣的大軍戰勝而歸,他們組織了數萬隋軍後勤人馬,和大量的糧草物資,熱情主動的迎了過去。

    但歸來的遠征隋軍將士身上慘烈的殺氣和沉重的鬱氣。嚇的這些民夫剛剛臉色發白手腳發軟,鬧出不少笑話。

    不過回道大隋境內,讓這些士兵輕鬆不少,不管勝利不勝利,他們終於活著回來了。

    上百萬隋軍,楊廣帶了30萬圍攻遼東城,但在他拙劣的指揮下,損失慘重歸來的不到一半,要是加上民夫的損傷超過20萬

    要是把攻打其他地方損傷的大隋軍隊和民夫加起來可能超過了50萬。

    53996/55927744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