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正剛作為元老之臣,留有先帝遺命,要好生教導輔佐明楨皇帝,讓帝赤王朝國祚永傳,福澤黎民蒼生,使得天下太平。

    嶽正剛也是忠貞不二之士,他雖有先帝遺令,按理說若是就此成為輔政大臣,甚至是代而施政,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嶽正剛並未如此,他始終隻是以一個元老之臣的身份,盡心輔佐明楨皇帝。

    明楨皇帝初時對他還有幾分戒慮之心,不過後來卻明白了,嶽正剛在他麵前,在天下大事麵前,始終心存朝廷和百姓,並無半分篡謀奪權的心思伎倆。

    明楨皇帝便頒下聖旨,多次提拔其任要職,爾後隨著四外戰事紛繁,嶽正剛以知天命近耳順之齡,各方征戰,屢立戰功,時至今日,已是朝堂之上備受尊重的第一大臣。

    嶽正剛曾經身兼重職,一麵對皇上感激涕零,但一麵又對躲避天下大事,荒廢朝政的明楨皇帝有極為深厚的不滿,因為數次直言進諫,甚至和明楨皇帝還有過幾番吹胡子瞪眼的爭論。

    當然嶽正剛身為人臣,盡了本分已是不易,自不能和明楨皇帝糾纏惡鬥,明楨皇帝也知道嶽正剛的忠心,平素或有小的磕絆,也始終不影響他繼續讓嶽正剛負責朝廷軍衛政事。

    嶽正剛已是殘朽之軀,但是皇帝卻仍值盛年,若是自己有朝一日猝然離去,皇上一人,不諳政事,更無忠心不二全力輔佐,那豈不是危矣?

    若果真如此,不僅有愧於先帝囑托,更成為了曆史罪人,嶽正剛惆悵至極,正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然而此次西北韃軍戰事一起,皇上突然提出要禦駕親征,嶽正剛心中有幾分的竊喜,不管皇帝是出於何等理由禦駕親征,既然肯著手處理家國大事,便是一個好的開始。

    果不出嶽正剛所料,此次禦駕親征途中所見、所感,已然觸發了明楨皇帝的內心情感,他不理政事,並非是昏庸無道,而是刻意避之,而他本人博覽群書,久居深宮多年,也有幾分權謀之術,故而若是他決定了要盡心為政,那麽一定會有所成。

    明楨皇帝此時繼續說道:“朕當年久居深宮,以為天下大事,無非盡在書本言談之中,隻要有了你等盡心輔佐,忠心耿耿的臣子,我便能高枕無憂,但時至今日,方才發現,天下大事,紛繁混亂,身為皇帝,即便每日為政,尚難有成效,何況我這樣數年不上朝的人呢!”

    明楨皇帝久讀詩書,雖倡君臣家國之禮,但是言談之間隨和得很,也非常近人,尤其是和嶽正剛說話,不需要什麽忌諱之處。

    “皇上心念百姓,關心他人的安危,實是萬民之幸!”嶽正剛微微一笑,敬言道,“皇上,天下大勢宛如洪流,不可阻擋,唯有疏導,皇上您如今既下定決心好生為政,便不需顧及其他,一切盡在眼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