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以糧食換取獸皮、石器,獸皮的獲取存在的極大的風險,而石器的獲取同樣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打磨。

    伏羲研究了很久,認為以糧食換取這兩種東西是最為劃算的,如此可以減少自己部落狩獵時的傷亡,以及節省出大量的勞動力。

    人族第一次貿易完成,雙方討價還價了很久,但是食物是硬通貨,對方部落極為的需要,所以在談判中占據了劣勢,糧食的價值更加的高昂。

    伏羲滿意的帶人離去,獸皮可以粗糙的麻布一起使用,在氣溫降低的時候,尤其是夜晚,保證足夠的溫度。

    而石器,節省了大量的人手,不需要再讓部落中的人去打磨,騰出時間做更多其它的事情,開墾更多的土地出來。

    隻不過,伏羲此時遇到了問題,那就是選擇配偶。

    每一個部落都是如此,伏羲的年齡此時也已經很大了,到現在還沒有完成播種,這就不對了,每一名男性都有這樣的義務,尤其他還是族長。

    此時男女之間根本沒有婚姻的說法,完全就是為了孕育下一代而已,當然感情是會有的,可是一旦男方在狩獵中出現意外,女人又會被另外的男人接受。

    伏羲認為這麽做是不對的,他準備改變這種狀況。

    當初的妖族羲皇,可是研究出了天婚,但是這並沒有傳播出來,畢竟那個時候都是在修煉,修真者也沒有道侶的說法。

    而現在的伏羲同樣想到了這點,利用河圖、洛書可是推演,他已經在無限接近道了。

    這是朱子靈唯一可惜的事情,伏羲注定了要修煉功德的,人皇不能有修為,更不能長命百歲。

    隻能在成就人皇之位的時候,得天道功德,隨後傳位給下一位人皇,禪讓製也持續不了多久,因為人性。

    就在伏羲推演的時候,伏羲的事跡開始慢慢的傳遞出去,因為部落之中一年會有兩次交易。

    伏羲不再親自帶隊,而是部落自己組織,每次收糧之後,都會有又一次貿易。

    而且每次的貿易不會選擇相同的部落,為何?

    因為獸皮與石器並不是短時間可以積累的,如果每次去同一個部落,不過白跑一趟,對方根本拿出來太多的東西進行交易。

    而每次交易對方都會詢問,於是伏羲部落的族人就會開始宣揚族長的豐功偉績。

    慢慢的伏羲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一晃伏羲到了三十歲,他的聲名遠播,附近有些部落正在猶豫,是否要去投奔。

    畢竟,食物始終是一大難題,而伏羲的部落如此的興旺,糧食多自然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伏羲的部落孩子多了起來。

    而伏羲呢?

    他現在還在推演著,關於男女結合的問題,隨後衍生出了八卦的雛形。

    為何?

    婚姻的結合符合天時,同時伏羲又發現了吉時,吉時結合,對於婚姻竟然十分的重要。

    但是普通人如何推算吉時呢?

    於是,伏羲繼續深入的研究,而就在此時,一個年輕人來到了伏羲的部落之中,他竟然也是一名族長,比現在的伏羲更加的年輕,不過才十幾歲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