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又道:“此次前往魯國,路途遙遠,多替我預備些錢糧。”她從懷裏一掏,“這是華先生相贈於我的《蘭亭序》書法,我最是不舍,為助你們兄弟修行,我將華先生的墨寶留下,以供你們感悟參詳。”

    大侄兒接過紙,緩緩展開,隻覺撲麵而來的清風拂麵之氣,整幅書法又給人一種明月入懷之感,偏偏又流暢如行雲,“不愧是一代儒修大家,這等書法一旦問世,能力壓衛老。”

    明心輕哼一聲,“華先生乃是世外仙人,焉是那凡夫俗子能比,心收藏,這可是萬金難得的無價之寶。”

    他們若非她心愛的侄兒,她還舍不得拿出來呢。

    不多時,五侄兒回來,手裏托著一隻錦盒,又提了一隻包袱,“姑母,內有銀票,還有幾身道袍,當是侄兒孝敬姑母與華先生的。明日一早,我們兄弟在城外七裏坡為姑母送行,再另備幹糧、車輦。”

    明心接過東西,“你們父親那兒一聲便是,至於旁人,就莫提及了。我與華先生都是喜好清靜之人,人多太吵。”

    二人長身揖手,“恭送姑母。”

    待明心離去,大侄兒才嘖嘖稱奇,“姑母竟做了儒門修士,半月之間就年輕十來歲,照她所言,晉入秀才才算入門……”

    五侄兒趁他沉吟,伸手一奪,搶過書法就跑。

    大侄兒回過神來,“楊恪,你給我站住,你是強盜麽,居然用搶的,你給我站住。”

    五侄兒拿著書法,一路飛奔,直到進入自家父親的書房,正瞧父親坐在案前,手裏捧著一本書,“父親,姑母送來的世外高人墨寶,你快瞧瞧!”

    中年官員看兒子展開一卷紙,這上頭的墨汁還是新鮮的,應是近日所成,一側還印影華年真人”的印鑒,那印鑒之底還有手紋狀的暗紋,待他一掃立時就被驚住,每一個字,都給人一種震撼,字字都如活了一般,整幅書法令人漢為觀止。

    大侄兒站在外頭,嘴裏喝罵著:“楊恪,姑母是將此物留與我們,你搶了便跑是何道理?”

    五侄兒回頭望了一眼,“父親,這華年真人乃是世外仙人,此次入仙,就是為了建立儒門道場,傳下功法。今日姑母回來,傳了我與大哥修練功法……”

    楊學士久久盯著書法,聽著愛子的滔滔不絕,眼神熠熠,神情更是風生水起,那一雙明眸多了幾許算計。

    大侄兒氣惱堂弟竟自作主張,將這事稟與三叔。

    他們大房與三房交好,一則因為兩房的老爺乃是一母同胞,二者也是因為興趣相投,隻是堂弟楊恪自作主張破此事,他心下頗是不喜。

    楊學士聽罷,喚聲“楊懷。”

    “叔父。”大侄兒應了一聲,揖手一拜。

    楊學士道:“恪兒不,你是不是就準備瞞下此事。”

    楊懷道:“姑母傳授我們兄弟功法,再三叮囑,事關重大,不可外傳。明月觀中,知曉華先生來曆的,也唯有姑母與梅表妹二人,沒有華先生開口,姑母不敢張揚,違人意願,非君子所為。”

    他這大侄兒什麽都好,就是有時候太過固執。

    楊學士輕歎一聲,“這事確實很大,是我楊家機緣。我去大房找你父親商議,這幅書法我先帶過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